杭州十大古城门之 涌金门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吴越王钱元瑾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


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闹市烟火万家。"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












公元936年,吴越王钱元瓘引西湖水入城为池,称为涌金池。钱元瓘曾亲笔题了"涌金门"3个大字,立石在池旁,池名旁还刻有"清泰三年,丙申之岁,建午之月,特开此池"。水门原有闸,称"涌金闸"。《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涌金门张顺归神"中的涌金门,即指水门。
"山腰轻束一绡云,湖面初颦半蹙痕;未说湖山佳处在,清晨小出涌金门。"正是南宋时涌金门外美景的真实写照。

清康熙四十年,康熙南来杭,从城内河道出涌金水门游西湖。
清世宗(雍正皇帝),当皇子时,就是电视剧里的"四阿哥",喜欢穿了平民服装到处转悠,相传曾到杭州。一日,他为游西湖出涌金门,见门外城墙下有一书生在卖字。伫足一看,见他写的"和"字,"口"写在"禾"字的左边,问:"你是否写错了?"书生说:"没错",接着举出古代名人书法为例。皇子说:"你有这么渊博的学问,为何不去参加科举,而在这里卖字呢?"书生说自己曾举过秀才,只因穷得养不活家小,只好卖字谋生,哪里还敢奢望富贵?皇子听了,从囊中拿出几枚马蹄金送给书生,说:"我行商发财,不如捐点钱与你求功名。他日得志,请勿相忘!"
涌金门老照片

涌金门老照片
书生大为感动,从此努力攻读,连试皆捷,在京里做了翰林。这时,世宗已经即位,一日看到翰林的名字,即命招入,令写一"和"字,只见他将"口"写在"禾"字的左边,问他为何,答称这是同一字的异体,世宗笑而不再说话。次日,让他奉诏赴杭州见巡抚。巡抚接诏罢,打开一看,里面写着命翰林仍去涌金门卖字三年,再来供职。书生这才恍然大悟。

据载,清世宗曾着力推行以北京话为主的"普通话",此番"圣意"当为朝廷公文的书写不宜用异体字。

宋江征讨方腊,攻涌金门的一路,只能屯兵湖对面的北山。半个月里,毫无进展。军将领张顺立功心切,想潜泅西湖,经涌金水门暗入城去,纵一把火,好让城外的军队伺机攻入。张顺不等李俊上报宋江,藏一把蓼叶尖刀,饱吃一顿酒食,当晚来到西冷桥边,下了湖,横穿到了涌金门边。

一更四点。张顺伏在水里,见城墙上不见一人,便潜入涌金水门。他上下一摸,水门全是铁窗,里面有水帘护定,上有绳索,栓着一串铜铃。张顺伸手去扯水帘,一时绳动铃响城上的兵勇闻声下来,以为是条大鱼。
张顺在水中又伏到三更,再潜向城边,爬上岸,摸一土块掷了上去。守城的兵勇又下来看了,说:"怪了,定是个鬼!睡去,休要睬他!"说着却暗中嘱咐众人伏在雉堞后面。张顺又把土石抛掷上去,不见动静,攀着城墙石缝,爬了上去。爬到一半,只听一声梆响,城上众人发起喊来。张顺情急,跃身跳入墙外水池,城上强弩硬弓、苦竹箭、鹅卵石一齐射打下来。可怜,玩了一世水的好汉,就这么暴死在了水中。

涌金门原有旱门与水门各一。旱门故址在今涌金门直街与南山路交接处;水门故址在旱门稍北,今儿童公园北端。清代,涌金门城楼大方威严,为重楼歇山式建筑,灰筒瓦顶,涌金门城墙高12米,倒U字形的门洞高约8米,宽约5米。清代城楼上有一副楹联:"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连闹市绕烟火万家",形象地概括了涌金门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繁荣景象。城门于1912年修筑南山路和湖滨路时被拆除,雄伟的城楼在旧时的照片中尚依稀可见。
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除"旗营"之后,涌金、清波、钱塘三门间城墙均拆除改建为南山路、湖滨路。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
僧仲殊《诉衷情》诗云: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施枢《涌金门外》诗云:柳丝舞困起炊烟,罗绮相催欲上船。贵冶亦知春有夜,暖沙还付白鸥眠。
贡性之《涌金门见柳》诗云: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春已深。
洪元量《醉歌》诗云:涌金门外雨初晴,多少红船上下趋。龙管风笙无韵甚,却挝战鼓下西湖。
朱绪曾《涌金门晚眺》诗云:归鸟投林去,湖烟一望迷。断芦犹曳雪,衰柳未生娣。夕照黄妃塔,寒波白傅堤。峦云昏欲坠,画稿小桥西。








前一篇:杭州十大古城门之钱塘门
后一篇:杭州十大古城门之清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