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牛头禅寺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牛头寺,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南少陵原畔,距西安城约12公里,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

牛头寺建于唐贞元十一年(795),又一说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改名为福昌寺,元佑元年(1086)复名牛头寺至今。明嘉靖五年(1526),为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寺内建杜工部祠,后又移于寺东院。

明代,牛头寺作为秦王朱*(左木右爽)藩邸香火院,自然会得到修葺和保护。赵*(左山右函)《游城南》记说: "寺,地胜如华严而庄严过之。"说明当时寺容的景况。清光绪年间,卧龙寺方丈东霞禅师增修山门、佛殿和左右廊庑。

侧看牛头寺
、
寺踞原畔勋阴坡,远眺终南诸峰,翠屏万仞,俯视樊川,稻畦蔬町,溪桃堤柳,烟水明媚,在唐代不仅为佛教名刹,也是长安城南风景胜地。唐代诗人司空图《牛头寺》诗:"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写出牛头寺的风景清雅幽静。
牛头寺大殿

武则天曾到此观赏过,并赋诗《游九龙潭》纪胜,写道:"岩顶翔双凤,潭心游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把她置身于秀美环境中饮宴的雍容华贵情景,写得真切生动,读之令人神往。九龙潭泉水甘冽,千百年来取之不竭。

寺内古树郁郁葱葱
据张礼《游城南记》载,唐代的龙堂塔院尚存,寺内有徐士龙所撰碑(到明代已佚)。寺塔毁于民国年间,但后殿内毗卢遮那佛像及"牛洞"内韦驮、伽蓝像尚存。大殿前有石经幢二,一为沙门词浩书,干符六年(879)立的陀罗尼经幢,另一为不空三藏奉制译的阿阇如来根本灭恶趣陀罗尼经幢。寺院首院,院落不大,却方正庄严,大雄宝殿前有石碑数通。


杜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