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安顺白塔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安顺白塔位于安顺城中心的西秀山上,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元代安顺三大建筑之一,至今保存完好。白塔为等六边锥状体封闭楼式实心塔,以白石镶砌,塔身雕刻简洁、明快。旧时为安顺城八景之首,称“笔峰耸翠”。






白塔,共有八层,实心,既无门,也无窗。塔基座是古建筑中所称的“须弥座”,平面为等六边形,每边为3米,周长18米,基座高1.9米,每个角的角楞上雕有龙、凤、负塔力士像。塔身愈往上则逐层收缩,成为宝塔形状,在塔身外壁的六个面上,从下至上刻有六尊佛名,即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清静法身毗卢遮那佛、南无弥勒真佛、地藏王菩萨。每尊佛名下方,分别雕有一尺见方的佛像,其下是同等大小的护法神雕像,整座石塔雕刻形制简洁明快,石料镶嵌密实无间,工艺十分精湛。

作为贵州屈指可数的古代名塔,被收录在全国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编著的《中国古塔》一书中。
白塔山下,有座圆通寺。圆通寺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1352
年),由弘泽老和尚开山创建。2006年,圆通寺重新修复时,施工工人在土里挖出了一批建筑构件,有脊砖、吻饰、瓦当以及大型板瓦等大大小小共数十件。初步考证鉴定后认为,这批建筑构件属于元末明初时期的。在古寺庙建筑中发现元末明初的器物,对研究安顺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价值。圆通寺里,28根石柱支撑着寺庙大雄宝殿,其建筑手法古老,技艺精湛,艺术构件有驼峰、雀替、角背、梁头雕刻等,堪称建筑界的艺术精品。






前一篇:会龙山栖霞寺
后一篇:千年古刹-荐福寺(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