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古刹 承恩寺(国保)

(2016-02-19 14:45:08)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承恩寺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东南45公里处,该寺始建于隋,初盛于唐,鼎盛于明,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作为全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被列入《中国佛教百大名寺》一书。承恩寺是隋炀公主隐居疗疾之地。明朝时期兴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和毗卢大佛、弥勒石佛以及万斤铜钟等。据襄阳简史记载,天顺年间,英宗为报答叔父,对该寺进行修缮,改其山为"永乐山",改其寺为"大承恩寺",承恩寺因此而得名。

寺旁金子山、狮子峰、玉石碑、卧牛池、青丝泉、玉带水、锁凤桥、万斤钟等,素有八景之称,其建构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此地植被丰厚,无山不绿,风水极佳,被誉为聚气藏风、练功修行的宝地,近年来国内许多气功研究会在此举行。

 承恩寺大殿前原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可惜鼓楼已毁。尚存的钟楼上,悬挂着一座高约八尺、重一万余斤的铜钟。万斤铜钟乃明宪宗所赐,高2.3米,口径1.57米。钟身除署款为汉文外,满铸梵文,并以龙凤花纹装饰。大钟铸造精良,梵文作装饰,令人惊疑不止。此钟鸣声悠远,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微曦初露之晨,僧人们上殿念经,必撞钟以伴诵。钟声悠扬,远送数十里,久鸣不灭。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承恩寺一角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承恩寺翠竹林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这是承恩寺一座新的建筑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寺中除了有神奇的泉水、珍贵的文物、独特的风光之外,另有“承恩八景”点。“狮峰烟云”、“龙池丹桂”、“牛池夜月”、“玉带神像”、“钟楼万铜”、“襄王玉碣”、“长桥锁风”、“金山鹤舞”令游人惊叹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襄王玉碣:即寺前放生池中朱瞻蟮立的龟驮碑。龟是青石琢成,碑以白玉为料,上部浮雕二龙戏珠,线条流畅,形态逼真。碑文为《敕赐大承恩寺记》。朱瞻增系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世孙,仁宗皇帝的第五子、英宗皇帝朱祁镇的叔父。永乐二十二年册封为襄王。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北狩被俘。其弟朱祁玉立为皇帝,即代宗。天J顷元年英宗复位,宫内得朱瞻塔上书皇太后恳请英宗复位的奏章,感叹不已,曾两次派太监把襄宪王接人宫中,还恩准把这五朵山作为襄宪王的茔地,并命工部主事刘春监建。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玉带神泉:指的是由龙池泉中流出来的水,环寺盘绕。好象是玉带缥缈,故称“玉带神泉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玉带水:一首赞扬泉水的石刻,诗曰:“泉水触处凉,玉瀑雪飞扬,公主缘神水,青丝夜夜长”。 明朝时期兴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和毗卢大佛、弥勒石佛以及万斤铜钟等。不过在文革时期遭惨重破坏。现以庙有灵气,水有神气、山有仙气仍享誉国内外。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承恩寺大殿前原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可惜鼓楼已毁。钟楼青砖黛瓦、飞檐翘壁,透出古朴的气息,明显的宋代民居特征。尚存的钟鼓楼为重檐二层歇山顶建筑,楼下供如来佛一尊,钟楼楼上悬挂着明宪宗所赐万斤铜钟一口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钟楼上悬挂的万斤铜钟,此钟以梵文作装饰,制作精细,造型美观。钟高230CM,内径157CM,重约1万余斤,钟体梵文4889字,汉文仅:皇帝万岁万万岁和大明成化十一年字样。轻击长鸣,方园十余里可闻。当地人把万斤铜钟称为“万铜钟”,此钟为明宪宗下诏铸造,铸于大明成化乙未年(1475年)。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以梵文作装饰的万斤之重悬于钟笋,令人惊疑不止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穿过一座上书“永安招提”的砖门,拾阶而上便是大雄宝殿的大门。北朝魏太武帝于始光元年(公元424年)造立伽蓝,名之曰招提,国人遂以招提为寺院的别称,此称呼亦传至韩国和日本,“永安招提”之意即是寺庙永安

大雄宝殿是承恩寺的主体,为罕见的正方形结构,是严格按照传统易学天圆地方理论和传统地磁学法则建造,坐落在中轴的中点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按印度语为:毗卢遮那佛,翻译成中文“如来佛的法身像”即大日如来。可见佛坐道寺大堂之嫌,更可证“承恩寺”原为“道”庙,后改“佛”家寺院。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大殿里的塑像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院内存放的“明襄宪王神道”碑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嘉靖石碑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天井里有一泉水,从龙形口里不断涌出。汩汩流淌的泉水是承恩寺的魂灵,寺因泉水而建,寺因泉水而名扬天下。承恩寺的泉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健身疗疾,有神水之称。相传,隋炀公主青春年少之时,头上长满癞疮,因有失皇家脸面而羞居宫帏。一年八月十五赏月,公主骤生短见,翻栏跳楼,忽遇一条神牛腾空而救,飞至五朵山下,卧在一泉水边,此地密林遮日,古树参天,环境清幽。公主决心出家为尼,棚居于此,渴饮泉水,浴其患处,饿食山中野果,数月后不久,癞愈痊愈,长出满头秀发。公主返回皇宫禀于皇帝,炀帝大悦,后经太医考察,是由于泉水与其草有何首乌之效,遂把这里视为灵泉宝地,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下旨拨款在此建立寺庙,取名“宝严禅寺”,以谢神恩。承恩“神水”因此得名而流传千年之久。唐代宗李豫派人维修,又以自己的国号改名为“广德宝严禅寺”。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千年古刹 <wbr>承恩寺(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