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愚
若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248
  • 关注人气:1,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 迁西景忠山

(2016-02-09 12:12:49)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迁西县景忠山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境内,是迁西县国营大峪林场的一个林区,以其鬼斧神工、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风格独具、历史悠久的人文古建久闻于世。清康熙皇帝曾御题“灵山秀色”、“天下名山”。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景忠山始有庙宇上溯到宋代,山上寺庙古建均为明清建筑。明嘉靖总兵马永在山巅增建“三忠祠”,祠内塑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三位精忠报国之臣,弘扬儒家思想。取景仰忠义之意,山之旧名明山、阴山遂改为“景忠山”。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又于“三忠祠”东侧建碧霞元君殿,供奉道教神仙“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曾在景忠山下镇守长城16年之久的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先后两次对景忠山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清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对景忠山格外垂青,曾六次登临。康熙曾召景忠山和尚入京城大内讲经,议决要政还曾去景忠山礼佛问卜。据碑刻记载,顺治立太子就是在景忠山问卜后而钦定的,景忠山在清初实际被看作皇室家庙,当时香火鼎盛,名驰天下。逐步形成了庙宇七十二,金面百六尊,山脚、山腰、峰顶完整的建筑体系。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景忠山林木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为98%,仅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松就有2000多株。这些高达数丈的古松,立于危崖绝壁之上,造型奇特,或直插蓝天,或伸手指云,或鸳鸳相依,或虬枝盘曲,逼真入化。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康熙《登景忠山》诗:  
景忠远上日方阑,岩壑层层生早寒。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鸾。  
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观。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明嘉靖二年,蓟镇总兵马永又于“三忠祠”东侧建碧霞宫,奉元君像。之后,曾在景忠山脚下镇守16年之久的著名民族英雄戚继光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修缮。从此,景忠山的香火日益兴盛。清朝初期,顺治和康熙皇帝对景忠山格外垂青,他们曾六次登临景忠山,不仅拨给大量田产帑银,修复山上山下庙宇建筑,而且御赐一尊十六斤四两的金娘娘一尊及四千五百余卷的《大藏经》一堂4500余卷,成为景忠山镇山之宝。此外又召景忠山性在禅师入京城大内讲佛,每议要政都来景忠山礼佛问卜。据碑刻记载,顺治立玄烨为太子,就是在景忠山问卜后而钦定的。景忠山被看作皇家寺庙,由此,声誉雀起,名驰天下。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在碧霞宫东南侧,有一个天然生成的石洞,洞门石匾阴刻隶书“知止洞”。洞内供奉的就是在景忠山乃至中国佛教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代大德高僧——别山惠善普应禅师。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有关“万年青”的传说一直在当地流传,它的由来和一代高僧性在法师与顺治皇帝的交往经历有关。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冬,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亲政后首次出猎蓟东,来到景忠山,性在和尚常年在阴暗潮湿的知止洞面壁修禅,身体极度虚弱,听说顺治帝来到景忠山,他从洞中爬到山下接驾,顺治见他汗水淋漓,湿透袈裟,十分感动,想伸手拉他起来,发现他头冒热气,手心发烫,便问:“你的头为何冒热气啊?”性在答道:“性在冒的是佛家迎君瑞气。”“那你的手为何这么热呢?”“贫僧终日持香烧火。”“那朕的手为何这么凉呢?”“陛下兵(冰)权在握呀。”   性在的一席话,顺治皇帝觉得很有意思,随后又问:“你为何在此山修行啊?”性在应声答道:“苍松翠绿满青山,景忠佛光佑真主!”顺治指着又粗又高的大树问:“这是什么树呀?”性在答道:“这是万年青(清)”性在一席巧妙的恭维话,完全迎合了顺治入主后渴望江山永固的特殊心理。顺治龙颜大悦,于是传下口谕“赐景忠山永为性在静修之地”。至今人们把此树叫“万年青”。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顺治皇帝福临,是清廷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 18 年,正值清王朝的“定鼎”时期,基本镇压了明末以来的农民起义,强行颁布了剃头令和大清律。在政权逐渐稳固之后,为缓和阶级矛盾,证明他是君权神授的仁爱有德之君,他常用满族特有的围狩方式,巡察各地,彰显天威,抚慰官吏,笼络民心。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顺治皇帝到蓟州东部巡察,把景忠山划为狩猎区。当他来到景忠山下,见山势高耸,晓山如画,殿宇寺庙,金碧辉煌,乃令山顶道士陛见。道士听说大清皇帝莅临山下,都惊慌失错,逃之夭夭,只有在山顶知止洞内苦行修炼的性在和尚来见顺治,这才引出了一段“性在智答得景忠”和“帝僧交往在皇宫”的传奇佳话。之后,顺治皇帝每议要政都要到景忠山礼佛问卜。据碑刻记载,顺治立太子,就是在景忠山问卜后而钦定的。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顺治皇帝对景忠山非常崇敬,多次御赐田产帑银,修复山上庙宇。因为仰慕性在和尚的学识和德行,顺治九年五月(公元 1 652 年),他让内臣窦从芳传旨,到景忠山召见性在和尚,将其请入大内椒园供养,并敕封为“别山慧善普应禅师”。据《清史》记载:“清世祖好佛,延高僧入禁中,尊礼甚至。时有木陈、玉林、性在诸禅师,皆世祖所敬者,而玉林尤为本师,取法名‘行痴’。”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由于康熙皇帝被立为太子,是顺治在景忠山问卜后而钦定的,所以康熙对景忠山更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渊源。他继位以后,对景忠山倍加垂青,多次驾幸,朝山进香,他还亲自撰写了 《 景忠山碧霞元君庙碑文 》 ,追述了父皇修复景忠山的经过,表明了他对景忠山诸神的敬仰。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据《 迁安县志 》记载,康熙在位期间,东巡狩猎共 1 4次,先后六次登上景忠山。 1693 年,康熙皇帝第二次登临景忠山时,宿在山顶寺院,召见了住持僧持心禅师。持心是性在禅师的徒孙,秉承祖志入知止洞苦修。康熙被他的苦修精神所感动,为他题写了“苦行苦来”匾额,并将他修行的知止洞赐为“苦行洞”。同时,康熙皇帝还御赐景忠山金娘娘一尊、大藏经一堂,这使景忠山有了镇山二宝。《大藏经》是我国清朝以前历代佛典的总结,它是研究佛教思想在中国发展传承的重要资料。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景忠圣境灵秀天成,神韵涌动,康熙皇帝每一次登临,都会被这里迷人的景致所折服,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题匾和诗篇。他先后题写了“名山初步”、“灵山秀色”和“天下名山”等匾额,在 《 登景忠山 》 一诗中,他写道:景忠山上日方阑,岩壑层层生早寒。岭腹冻云凝玉仗,山中瑞气接仙銮。鸣钟涧里经声近,击鼓楼前树影残。缭绕旌旗萦石道,六龙行处万民欢。这些题匾和诗作,笔力雄健,情景交融,至今高悬明处,传诵不衰,成为景忠山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河北 <wbr>迁西景忠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