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安宁天斧沙宫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500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






























龙风峡是一条路曲而平的沙沟,沿沟4~5公里面,迷人的丹霞地貌奇景布列两旁,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的建筑群,虽自无工,却宛如人开。

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1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指红色碎屑岩组成的具有陡直剖面的各种地表形态,是陈国达在1939年研究了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后命名的。
清光绪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十月十一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路过兰州沙沟,他在《辛卯侍行记》中写道:
"折北行,三里,安宁堡之北。五里,沙沟。宽二三丈,两旁乱山,路曲而平。三里,路稍宽,有岩石突起,下方上圆,如楼台。土石皆红黄色。"这是"天斧沙宫"这一地貌景观的较早记载。

近代地质学家也在此处进行过地质考察,首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杨钟健及卞美年二人。他们于一九三五年秋到此,在《甘肃中部皋兰永登地区新生代地质》(刊于一九三七年《中国地质学会志》第十六卷--英文)一书中,他们对这里的地层做了地层学上的描述,命名这里最上部的橘红色砂岩层为"安宁系",并有素描图一幅。但除了这一素描图外,对其地貌及其成因未做说明和描述。
以后,地质学者陈梦熊(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等也曾到过这里。解放后,在外国学者中,苏联地质学家B.H.帕甫林诺夫也进行过考查,有关地层成因见于北京地质学院《第四纪地质学讲义》(1953年)中。1980年春,英国地貌学家E。德比西尔也到过这里,观察过这里的地层形态。我国的地质工作者来这里的更是络绎不绝。长期以来,这里所谓"安宁系"地层的成因及其地质时代问题是一中外学者都有争议的问题。在成因上的风成或水成观点更是莫衷一是。所以"天斧沙宫"地貌在兰州地学界中是一个著名的地点。也是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质学和地貌学教学的一个野外实习点,经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的研究,认为所谓"安宁系"地层应属水成的内陆湖泊沉积。




























前一篇:兰州 鲁土司衙门旧址
后一篇:苏州东山启园御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