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太宗之永熙陵

(2016-02-04 16:01:13)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永熙陵 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西村乡滹沱村。东南距永昌陵约两华里。伊洛河的 一条小支流——坞罗河从其旁边绕过,墓主人赵炅宋太宗)就长眠在这里。
永熙陵宋代陵墓中最大的陵,从神道起处的鹊台到神坛底止,全长约586米。永熙陵的石像雄伟,艺术性高。其石羊昂首静卧,形象优美,从造型艺术或雕刻技法都是宋陵中最优秀的。
从章怀潘皇后陵朝西北方向张望,就可以看到永熙陵高大的陵台。永熙陵陵主赵光义宋太宗后晋天福四年(939)生于洛阳,后周显德七年(960)协助其兄赵匡胤夺取皇位建立宋朝。建隆二年(961)起任开封尹,同平章事,成为北宋政权实权人物之一,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夺取皇位,当年改元太平兴国。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完成政权内部统一,随后在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中两次大败于辽。至道三年(997)年因箭伤发作,死于开封皇宫,同年十月葬于河南府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永熙陵墓室深入地下15米,有一条40米长的倾斜墓道通向地面,墓室的整个结构呈圆台形,高12米,底面直径达 8石雕石雕米,全部仿木结构,墓壁、门、窗、立柱、屋檐以及墓顶的斗(柱上方木)、拱(柱上屈曲向上的大横木用于支撑屋顶)等物,都是用砖砌成的。两扇青石凿成的大门,宽2.7米,高达4米。门扉上有阴线刻画的“神荼、郁垒”像,民间传说,东海中有一座神山,名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个神人,一个名叫神荼,一个名叫郁垒,他们是负责管理万鬼的神,山上有一棵神奇的桃树,它的枝叶覆盖着3000里远,东北面的枝叶形成了一座门,万鬼就从这里出入,这两个神把守着这座鬼门,凡是作恶害人的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把它捆起来拿去喂虎,所以万鬼都害怕神荼、郁垒,后来人们就把这两个神人的像,画在门上以驱鬼辟邪,这就是“门神”的由来。李贤妃墓门上有这种绘画,可见张贴门神的习俗,在北宋时已经很普遍了。除了门神之外,墓室墙壁上还绘满了殿宇、楼台、飞天、花草等图饰。墓顶上绘有日、月、星辰和银河图。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赵炅,赵匡胤胞弟初名匡义。赵匡胤称帝后赐名光义。976年,赵匡胤猝然死去,光义藉口母亲杜太后遗训“传弟不传子”,而登上帝位,时年40岁,改名炅。61岁时,因箭伤发作而死。前后共在位21年(977——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他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继续进行其兄未完成的统一战争,南取闽广、吴越,北定占据太原的北汉,与此同时,并不断地削弱军人势力,从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军人操纵宋皇权的巩固,打下了又一块基石。不过,在军事行动上,他并不都是胜利者。北方强大的辽是他的劲敌。由契丹贵族建立的辽政权,当时控制着今天的东北、内蒙、蒙古共和国以及晋、冀两省北、中部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并对北宋虎视眈眈。979年,赵炅亲帅大军攻辽,企图一举夺回幽云十六州,谁知幽州(今北京市)城下一战,宋军大败,数十万宋军丢盔弃甲向南溃散。赵炅的仪仗、宝器、御物都有成了辽军的战利品,随从的妃嫔、宫女,也尽做了辽人的俘虏,他本人慌得连马匹也找不到,只找得几头驴子,坐着驴拉的车急急逃走,才保住了性命,身上却被辽人的乱箭射中多处,左股上中的两箭深入骨中,年年溃烂,不能痊愈。997年三月,箭伤又大发作,不治而死。十月,他的灵柩运往巩县(当时称永安军)安葬。
宋太宗之永熙陵
赵炅的葬礼极其隆重,护送灵车的人,除文武大臣外,还有仪仗、护灵军、役夫、宦官等共11000多人,陵区的规制也很宏大, 良田4000多亩,地上有上宫、下宫、宫城和陵台(坟丘)等建筑群。陵的四周种满了松、柏、枳、橘之属和四时花卉。陵台高达250尺(约合今85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宫)在一百尺(约合32米)深的地下。随葬物品有珠襦、玉匣、弓剑、笔砚、琴棋等,还有大量的珠宝及赵炅生前喜爱的服饰和佩戴之物。陵上守陵人员,除妃嫔、宫女、太监、杂役人等之外,还有500人的护陵军常年驻守。这些人 员的开支花费以及四时年节的祭品祭物的供用,每年都在数百以上,俱都是百姓的血汗、脂膏。
宋太宗之永熙陵
赵炅有三位皇后,早年的尹皇后,符皇后死后都付葬在永安陵区的父母的坟旁,他的第三位皇后李氏,葬在永熙陵西北约二华里处,此陵今天依然存在,站在永熙陵陵台上,就可清楚看见。
付葬在这里的,还有赵炅的妃子——李贤妃。李贤妃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她生了赵炅的长子元佐,这个元佐后来患了狂病(精神病),又生第二子赵恒,即后来的宋真宗皇帝。
宋太宗之永熙陵

赵炅长子赵元佐也付葬于此。天圣五年(1027年)十二月,赵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朝廷追赠赵元佐为河中牧、凤翔牧,追封齐王,谥号恭宪。宗室子弟特给假七天,以卤簿鼓吹送葬到永安,陪葬在永熙陵。明道二年(1033年),改封为潞王。后又改封为魏王。
宋太宗之永熙陵
永熙陵地面上的建筑物已片瓦无存,只有宫城的围墙——神墙以及神墙拐 角处的角楼遗址尚可寻见。然值得庆幸地是,陵台前方两侧,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58件石 雕像,有飞禽,有走兽,有人物,件件都称得上是古代艺术精品.其中的石羊、石甪端造型雄浑,刀法冼炼,其气韵、神态栩栩如生。
宋太宗之永熙陵
永熙陵石雕作品更加高大,人像面部丰腴,表情威严,给身临其境者以赫赫压人之感。其体型头大身粗,比例不合,但近前仰视,更加强了躯体伟岸之感,而头与全身的比例也恰到好处。这种根据透视需要而加以变形的表现手法,是继承唐代佛教雕塑的传统。雕刻技法上刀法细密,写实倾向加强,个性刻划也较为突出。石羊轮廓清晰,形象优美,无论造型与雕刻技法,为宋陵雕刻之上乘。当地群众有句顺口溜:“东陵(永裕)狮子,西陵(永泰)象,滹沱(永熙)陵上好石羊”。东侧的客使,布包头,大耳环,高鼻深目,手捧珊瑚与宝瓶等,似西亚阿拉伯民族形象。西侧客使,戴平顶冠,手捧印,似东亚朝鲜、日本等国形象。人像的表情刻划,强调对于墓主去世的哀伤之感。镇陵将军盔甲上的纹饰开始丰富细致两胯处浮雕去龙纹与虎头怪兽。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宋太宗之永熙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