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远久安背村 翰林祠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位于湖南宁远县湾井镇久安背村内的翰林祠宋代建下座三厅,明代建祠前牌坊,后经清代同治三年修葺,清光绪乙酉年(1885)修上座二厅,始成现存的一坊、一门楼、一戏楼、五厅堂、五天井、两厢房的格局。该村村人李世南于宋真宗祥符元年(1017)乙卯科登蔡齐进士榜,授大理寺评事兼太常博士,宝元元年受诏升理寺丞正。后世为纪念李世南而命名为“翰林祠”。久安背翰林祠占地1856.32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久安背村背小溪流穿进九岩得名九岩背,后雅化为久安背,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全村近千户、4000余人,都是李姓,竟无一杂姓。其先祖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王朝的荡寇将军李道辩,率军进驻九疑山后,见此山青水秀,便在这里定居下来。据传,久安背村的嫡祖为柏庭公,历经千年繁衍,如今已是人丁兴旺,至今已有56代。

久安背境内完整地保存着一大批明清建筑群,砖、木、石三雕艺术精湛,祠堂、民居规模庞大,建造精致。这些明清时代留下的古民居,青砖黑瓦,屋脊起翘,麟次栉比,古色古香,门罩上装饰着砖雕石雕,有山水人物、有飞禽走兽、有神话故事、有锦文图案,无不精致细腻,栩栩如生,恰似一幅古雅、秀丽的湘南风情画。而最为古老和壮观的要数久安背翰林祠了。

久安背翰林祠(又名林祠牌坊,久安背木牌楼),据考证始建于宋代,系为记念宋太常博士李世南所建,后于明朝永乐年间,清同治光绪多次修葺。

翰林祠厅堂和天井均为青石铺地,木雕门窗,手工精美,古色古香,为典型的宋代民居建筑群,极富观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旧志记,历代祭舜官员、文人墨客,常在此小憩,曾与村主人唱和吟咏,留有不少诗文题墨。














久安背村背小溪流穿进九岩得名九岩背,后雅化为久安背,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全村近千户、4000余人,都是李姓,竟无一杂姓。其先祖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王朝的荡寇将军李道辩,率军进驻九疑山后,见此山青水秀,便在这里定居下来。据传,久安背村的嫡祖为柏庭公,历经千年繁衍,如今已是人丁兴旺,至今已有56代。

久安背境内完整地保存着一大批明清建筑群,砖、木、石三雕艺术精湛,祠堂、民居规模庞大,建造精致。这些明清时代留下的古民居,青砖黑瓦,屋脊起翘,麟次栉比,古色古香,门罩上装饰着砖雕石雕,有山水人物、有飞禽走兽、有神话故事、有锦文图案,无不精致细腻,栩栩如生,恰似一幅古雅、秀丽的湘南风情画。而最为古老和壮观的要数久安背翰林祠了。

久安背翰林祠(又名林祠牌坊,久安背木牌楼),据考证始建于宋代,系为记念宋太常博士李世南所建,后于明朝永乐年间,清同治光绪多次修葺。

翰林祠厅堂和天井均为青石铺地,木雕门窗,手工精美,古色古香,为典型的宋代民居建筑群,极富观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旧志记,历代祭舜官员、文人墨客,常在此小憩,曾与村主人唱和吟咏,留有不少诗文题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