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松县长江绝岛 小孤山

(2016-01-21 19:40:07)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南与江西彭泽县仅一江之隔,西南与庐山隔江相望 ,被称为万里长江的绝胜,江上第一奇景。到小孤山可览一天门、龙门洞、弥陀阁、先月楼、圣母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 、御诗碑诸景。上东山险峰,可俯看郎君山与一滴泉。绕山麓行,看海眼,拦江石,龙角石,古生物化石等。

小孤山形态特异,孤峰耸立。以奇、险、独、孤而著称。"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最形象的描写。山上有启秀寺、梳妆亭等古迹。因其地势也非常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先月楼
先月楼楼高数丈,飞阁重檐,依山临江而建,前虚后实。同正殿正好叠为三层,各立先月楼先月楼廊门,萧然绝俗,游客漫步其中,倚窗望,并不知阁下有阁,楼上有楼也。入夜,在这里赏月,只见江风习习,波光粼粼,浩月千里,明窗映辉,会使有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觉,故名曰"先月楼"。明安庆郡守胡缵宗登天柱阁诗云:与客上江楼,横江山欲浮,云当天柱出,月傍小孤流,帆外收吴楚,樽前看斗牛,弥漫忽千里,倚槛思悠悠。堪称登此楼赏月的绝唱。楼内朱书"春江赋"的石刻残迹,至今尚夏,隐隐可辩。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一天门。一天门为清顺治九年宿松前邑宰孟瑄所建。这里有一天然石洞,依山就势,傍洞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门。门首题额曰启秀寺,并镌有乾隆篆书"灵昭江屿"于其上。洞门深处,峭壁高耸,断岩凌空,内有七十九级石阶,曲径通幽,扶摇直上。上有阳台一座,半入山门,直望云天。旁有兰烟缭绕,碧苔浮壁,玉树拱合,绿荫如云,故称之为一天门。一天门者,直达山腰凌绝顶的唯一门户。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通道

启秀寺位于宿松县东长江中小孤山上。始建于唐朝,寺甚小,北宋时期重建,元朝略加修缮,清朝,民国作过多次扩建和维修。整个建筑群,自山下至山顶,有一天门,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多处。楼、台、亭、阁数十间,建筑风格各异,均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朱柱灰瓦,古朴端庄。寺依山峭,面临大江,宇阁轩昂,极其壮观。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弥陀阁平台

南宋后,曾在此设立烽火台和炮台,元代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清朝彭玉麟的湘军与太平军均在此对垒交锋,以争成败,故又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说。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梳妆亭

海眼在小孤山下石棱北转处。那里峭壁撑天,直立江心,与对岸澎浪矶相峙,水面极其狭窄。江流至此,回旋澎湃,形成了斗大的盘涡,迳入江底,宛如其下有门,可以通海,故称之曰海眼。宋谢枋得到此题诗赞道:"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说的就是此处壮景--山高、川险、江窄、流急。过去小舟误入此眼,常遭颠覆;而今大轮游戈,履险如夷,蔚为壮观。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妈祖庙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天后圣母简介牌

小孤山,历来被誉作海门天柱。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纪功,或云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刻"中流砥柱"4字于石上,然岁月远久,字迹湮没无存,仅有《水经注·释地》记载其事。现尚存石刻有元代俞瀚题书"海门第一关"和"启秀寺",明代兴献帝所题书的古诗一章和嘉靖敕建的御诗碑,叶梦熊"登小孤山"、舒芬"游龙耳洞"的题诗,清乾隆帝篆书"灵昭江屿"和刘韦发草书"云香水翠",彭玉麟题书的"江上峰青曲终人见"。还有"琼崖滴翠"、"我德如是,佛寿无量","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等楹联和唐代顾况、卢仝,后梁释定法,宋代谢枋得,元朝傅若金、揭傒斯,明代刘基、解缙、李东阳,清朝朱书、王文治、彭友胜、石圣历等人诗文,均系清代所刻,这些石刻,书法苍劲遒秀,真草隶篆多体,各有风骨。全山共有石刻29处,真实地记录了小孤山秀丽的风光和人物活动历史。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御碑亭
御诗碑在梳妆亭背后,卧羊石南边。原为明嘉靖帝朱厚熜所建,存放在护国寺内,民国十五年移置于此。碑甚厚,高约七尺,正面镌有御诗一章,音节铿锵,字亦庄重遒劲,反面刻有重建御碑记。碑首嵌有双龙环抱的圣旨,碑下镇一石龟,伸头缩颈。碑后紧接龙口,壑险岩危,真是"寒光溜碧空,峻势凌江壤,松挂紫虬髻,石垂玄虎掌",与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相似。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梳妆亭又名牧羊亭,在小孤山绝顶,为宋宝庆二年所建。相传南北朝时,有一隐士结庐牧羊于此,故名牧羊亭,至今亭畔,还留有一群俯仰倚偎的卧羊石,洁溜光滑,状若睡羊。元代亭浙荒圯,安庆府判李维肃新修,改名一柱,亭内石上刻有"独立华表"四字。明嘉靖重修,始改名梳妆亭,一作妆亭,被誉为"小姑"梳妆处。亭前楹联是:"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亭有六角三层,结构美观大方。登上亭楼眺望,大江南北,云山迭映,沃野平畴,红绿相间,万千景象入帘中,令人陶醉。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观涛亭又名半边亭,亭建在山悬崖之上。百丈绝壁之下便是江水。是观赏拦江石和海眼的最佳处。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半边塔又名送子塔。塔身结构主体,为一天然石壁,半边嵌入石内,半边露出三方五层,上有圆顶,下有门窗的塔形,故名半边塔。由于其玲珑精湛,美观古朴,造形奇异,独具匠心,似出自神匠之手,俗又误作送子塔,吸引不少善男信女在塔下膜拜求子。塔右有一神龛,内塑鸣凤,屏开七色,爪动羽张,啼唤欲出,俗又把它当作拯救苦难的海神名象征。塔前两侧岩石上,刻有卢仝、释定法、傅若金、刘伯温等咏小孤山的诗句。塔下,壑深千丈,浊波横溢,盘涡翻滚,涛声如雷,与对面澎浪矶相与呼应。悄立塔前,倚岩悬望,伏耳静听,则水光山色与竹影涛声,历历可收。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江面上的驳船

小孤山上建有弥陀阁,此处风光奇异,别有洞天。其上,危崖半倚,飞阁凌空,如悬如挂,阁中壁雕一弥陀,跣足垢面,笑容可掬。其下,有一天井,深约十丈,与龙耳洞相通。天井四周,石滑苔厚,野棘倒长,古木斜生,圆叶叠翠,闪闪发光。回头再看殿后门楣上"琼崖滴翠"石刻,更觉妙笔生辉,造物天工。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陡峭的山崖
古往今来,小孤山吸引着无数名流学士。唐代顾况、宋代陆游、明代刘基、解缙均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苏轼曰:"舟中贾客莫轻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解缙曰:"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革命烈士夏明翰登临此山,极目匡庐倩影,放眼吴楚烟波,不禁引吭高歌,以诗言志:"大孤山下停桡,小孤山下观涛。热血也如潮涌,时时滚滚滔滔"。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青翠欲滴的植被

长江绝岛小孤山启秀寺内千百年来供奉的小姑娘娘实际上就是妈祖。"小姑娘娘"之称来源于小孤山的同音转化。据史料记载,小姑娘娘姓林名默,于建隆元年(960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出生。父林愿,宋初官都巡检。母王氏,生一男名洪毅,五女。小姑即为第六女。林默平素急公好义,尤其为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受到人们的尊重。雍熙四年(987年)当她为救海难而捐躯之后,乡亲们便给她修了一座庙宇奉祀。从此以后,出海的人们传说在狂风恶浪中,常见到有位红衣女子闪现在桅杆上导航,直到化险为夷。于是,人们就称她为"通灵神女"。这就是地方神祗来保护人间航海安全的最初传说。也就是妈祖信仰发源的历史背景。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在小孤山上俯瞰江面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小孤山整齐的环山石阶路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更多的是原石路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陡峭的山路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站在山上既可以看到宽阔的江面,也可见小孤山与对江(隔江相对的南岸即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彭泽县)不知名山形成的狭窄江流,可见船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擦崖而过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驰过山脚的商船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宿松县长江绝岛 <wbr>小孤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