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四面山朝源观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朝源观位于贵州重庆交界之处的四面山,始建于北宋,上接汉魏,下承六朝,兴于唐宋,繁在明清,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我国南派道教珍贵的历史遗存。

朝源观的最大特点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其古老的建筑与奇联、奇字、奇诗融为一体,构成了丛林宗教文化的独特艺术。
从四面山山门往水口寺方前行约20公里,即到了七星山山脚下,再爬上300米陡峭山路和近400多米丛林小道后,一个红色的圆拱尖顶石门呈现在游人面前,这就是朝源观的进观石门了。
从四面山山门往水口寺方前行约20公里,即到了七星山山脚下,再爬上300米陡峭山路和近400多米丛林小道后,一个红色的圆拱尖顶石门呈现在游人面前,这就是朝源观的进观石门了。
进入石门不到2米处,有一个1米多高的石台出现在眼前,石台中央残存着一尊隐约能分辨出来的龟蛇相缠的石像。向里行十几步就来到已经变成平地的主殿,在主殿之后,有保存得最完整的三清殿,殿中央塑有上清宫、玉清宫、太清宫等三清石像,左侧塑有释迦牟尼等佛家石像,右侧塑有孔、孟等儒家石像。据称,这里曾是"儒、释、道"三家弟子讲道交流之所。
沿着三清殿左侧的一条蜿蜒小石道前行10米后,是杨乃霖与嫡传弟子修道时习武之殿。一进殿门,一幅精美的彩色石像画出现在眼前,石像画后面就是杨的墓穴。石像后黑暗的石屋透不进一丝光线,屋中央有一长方形的石池,石池内积满了尘土与石块,这就是杨道长的墓穴。
四面山朝源观最令人惊奇的是观内三清殿壁上的"天书"和残留于观门上的"奇联"至今无人能解。
在朝源观左、右两道观门的石门两侧,分别残留着两副"奇联"。左观门的两侧刻着"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观"和"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这副对联;右观门的两侧刻着"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和"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这副对联。这两副对联颇似山海关的"天下第一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但至今也没有人能正确地把它读通并注解出来,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奇联"。
除了两副"奇联"外,朝源观里还有"天书"一奇,在三清殿门右侧的石壁上,残留着一些由2至4个天字上下重叠、三个男字与一个女字组合而成的奇特文字,有关考古专家到此后,至今不解字为何意,"天书"就成为朝源观的又一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