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茅峰德佑观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茅山德佑观为道教宫观。在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县之间的茅山中茅峰巅。建于元代延祜年间(1314-1320),专祀二茅真君茅固之所。抗日战争时被日寇烧毁。观址附近有"陶公醉石"、"钓鱼台"等名胜古迹。为茅山五观之一。
德佑观内中茅真君的侧卧造像
德佑观棋盘石
以下为被日本人烧毁的德佑观遗址














中茅峰,俗称二茅峰,山虽不高,却得山水之妙,再加上山上植被丰茂,似是尽得了江南山水之秀。山上德祐观为元代延祐年间(1314—1320)所建,为专祀中茅真君茅固之所,抗日战争时被日寇烧毁。峰上“双龙眼”,无论旱涝,常年泉水不断,也为山上道人起居提供了方便。

新建的德佑观
走进德祐观的的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中茅真君的侧卧造像,宽袍大袖,尽显汉服的华美与汉魏士大夫洒脱的风骨。而山门两侧供奉的四大灵官,身披盔甲,手执刀兵,怒目而立,似乎也在警示着每一位信众要心存正念。
向后行进便是太元宝殿,即供奉着上清派三茅祖师。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岁时就弃家赴北岳恒山读老子书及《易》经,服饵内修积六年,后面见西王母,受玉佩金铛之道、太极玄真之经,四十九岁时学成得道而归。
中茅君茅固,字季伟,汉景帝时举孝廉,累迁至武威太守。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汉宣帝时迁洛阳令,后拜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飞升后,两兄弟均弃官还家,求兄于东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两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转还丹后,亦飞升成仙。

茅氏三真得道后,来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后名茅山。齐梁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即称大茅君茅盈为“司命东岳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称中茅君为“句曲山真人定禄右禁师茅君”“右禁郎定禄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称三茅君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屡有加封。茅盈被封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茅固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茅衷被封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冲慧神佑神应真君”,总称三茅真君。

最后面,供奉着道教三清及东岳大帝。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创始者与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他的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是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最初的状态。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等。在汉族民间传说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出生大权的。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

太元宝殿,供奉着上清派三茅祖师
德祐观遗址的西南方向不远处,有一块平平整整状如棋盘的天然石要板,人称棋盘石。相传有时候茅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靠打柴为生。一天,这家樵夫来到二茅峰砍柴,看见两位老者,一个穿红衣,一个穿黑衣,聚精会神地在石板上下棋。樵夫走到跟前,两老者若无其事地头也不抬,只在下棋,樵夫将自已的扁担插在地上,绳索、柴刀丢在一旁,不声不响地站在一旁观看二老下棋。一会儿,穿黑衣的老者对樵夫说:“你母亲来了!”樵夫只当没听见,仍然默不作声地看下棋。又过了一会,穿红衣的老者又对老者樵夫说:“你妻子来了!”樵夫连忙回头张望,却没有看见人来。当樵夫转过头来看时,霎间两位老者已无影无踪。樵夫转身去拿扁担,而扁担却已长成一棵大树,后人称其为“扁担树”,绳索也变成藤萝绕在树上。“很久很久以前村上有位砍柴人进山砍柴,一直没有回来。”樵夫下山听村上人说,不由的感叹道:“山中方片刻,世上几百年,红尘有何恋,不如去学仙。”说罢转身飘然进山去了。

以下为被日本人烧毁的德佑观遗址














前一篇:茅山印宫(元符万宁宫)
后一篇:茅山华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