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宁邦寺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宁邦寺位于穹窿山北麓山腰,始建于梁代,四周森林茂密,古树参天,翠竹成片。至今寺内尚有明代石刻二方,其一《始建于梁代宁邦寺记》,由文震孟撰书,赵宦光篆刻;其二《山辉川媚》书条石,由徐枋书。宁邦寺西面有"玩月台",台下有"百丈泉",长年不枯,清澈见底,真是深山古刹,皓月流泉,是一处赏月胜地。相传南宋名将韩世忠晚年经常来此短暂居住,看望部下爱将,登台赏月,对月忧国。
玩月山居 当年韩世忠赏月处
绿树环抱中的宁邦寺
宁邦寺大雄宝殿
苏州最大卧佛----宁邦寺禅云洞内卧佛
穹窿山铁竹亭 铁竹亭坐落于穹窿山北大门入口附近,为纪念穹窿山一位有名望的道者施亮生而建,他是上真观的开山祖师,道号铁竹道人
宁邦寺头山门
禅云洞内华东最大卧佛
进山门即见弥勒佛

四大金刚分列两侧
蕲王殿内韩世忠像,有林则徐撰联"祠庙肃沧浪,威灵震吴越"。
念佛堂
菩萨开光仪式
开光仪式毕,众僧诵经文
虔诚礼佛的僧众与善男信女们
鼓楼
古钟
观音殿
玉观音
千手观音
持法观音
地藏殿
地藏菩萨
韩世忠手植珍贵黄杨
雕铜接应佛
禅云洞天
侧卧的大佛
一睡己万年
泛海观音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讲经台
僧寮房
禅茶坊
幽亭
佛音
百丈泉
每日的作业 撞钟

宋代石刻
孙武雕像

宁邦寺曾名“海云禅院”,重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42)年,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谋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看破朝廷的腐败,奸臣当道的局面,便隐退在苏州市的沧浪亭,他的六位部将也随之来到苏州,在穹窿山隐居参禅,他们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依旧希望国家和平安宁,因此将“海云禅院”改称“宁邦寺”。

宁邦寺深藏在翠竹古树之中,夏无炎暑,冬不严寒,因此古树名木甚多,殿前就有文征明的曾孙文震孟亲植的古银杏,已有980多年的历史了。再看寺前古银杏下盘踞着一只似龙非龙的“贪”,这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得无厌,据说它连日月星辰都要吞食,是当年韩世忠军队里插旗的基座,用来警戒军队里的官兵千万不要贪婪,后来韩世忠的部下来此出家,便把这基座带到了宁邦寺。

寺院有一棵非常珍贵的黄杨树。不过这棵黄杨非同一般,俗话说“千年黄杨碗口粗”,可见这一棵已经不止一千年了。它是宁邦寺兴衰的见证,寺内大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常年香火不断。

在寺的左侧是穹窿山的一处古泉——百丈泉,每当雨日,飞珠溅玉,或而瀑布天降,蔚为大观。据传宋代高僧佛慧禅师,有感于寺庙内僧多水少,就将锡杖插于半山百丈崖上,顿有灵泉涌出,并引至庙内,作生活用水,直到现在还是常年不枯。

宁邦寺的玩月台是韩世忠当年来宁邦寺登台赏月、叹月之处。后人思古凭吊,留下摩崖石刻甚多,形成一处奇特的“天然石刻碑林”。玩月台摩崖石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描写自然景色的,如“天趣”、“孤风皓月”潘奕隽书;第二类是写佛教宗义的,如“彼岸”是章太炎题、“莲台”苏州探花吴荫培书;第三类含有政治色彩,如“避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