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梅  四祖寺灵润桥

(2016-01-04 14:47:10)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黄梅四祖寺广场尽头,一座廊桥横跨,这就是小有名气的灵润桥,是四祖寺相关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古建筑之一。俗称过路亭。灵润桥位于黄梅县四祖寺破额山出水口的石鱼矶上。元至正十年(1350年)由四祖寺住持祖意禅师募缘修建而成。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灵润桥又称花桥,建于元代至正十年。桥为一座传统的单孔石桥,呈东西走向,长约20米,宽约6米,拱高3.2米,主体由青石砌成。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不同于北方石桥,灵润桥上建有五间跨的廊,为砖木结构。桥廊由二十四根木柱支撑,上部抬梁架构,单脊青瓦屋面。两端为高大的券顶式五花山门,砖砌仿木檐椽斗拱,高大气派。门壁上有龙凤及飞禽走兽的石刻,门额分别题‘灵润桥’和‘花桥’,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灵润桥在为当地百姓提供过桥、纳凉、避雨、闲憩方便的同时,两端门壁上题写的历代文人墨客游山寻佛的诗句,也赋予了廊桥许多文化气息,尤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一诗显得珍贵。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灵润桥下山谷小溪,在溪床不盈10米的石岩上,有唐代柳公权书刻“碧玉流”三字和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南阳布衣邓文滨题写“泉”字等石刻。此间景观被称之为“西北碧玉”。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石刻群位于灵润桥下方的岩盘上。这里岩面宽广,平坦光洁,色褐如油,历代游人在此留下了许多题咏石刻。正草行隶,唱物寓情,神韵高远,与桥争辉。其时代跨越自中唐至清咸丰,最大的单字1米,最长的诗咏是七律,总数30幅,面积达800平方米,堪称鄂地最大的古石刻群。其分布范围按崖面自然落差分为三迭:第一迭在桥前入水处至桥下南侧,有中唐书法巨匠柳公权的擘窠世刻“碧玉流”多篇诗咏;第二迭是石刻单字最大、题咏最多、篇幅密集的部位;第三迭下跌2米,石刻散布于坡旁岩盘上,不下8幅,最前沿刻有“钓台”二字及其附款。其下是落差近百余米的悬崖。桥东盘山石道旁亦零星散布的题刻四五幅。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由于长期水流浸洗,山洪冲蚀,人畜践踏,以及沙土冲压壅埋,能见的石刻仅是其中的二分之一。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碧玉流”位于灵润桥拱正中下方一块状如游鱼的石矶上。据清顺治《黄梅县志》载:“碧玉流三字,唐柳公权书。”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仁题诗位于灵润桥下第二迭上坡处,内容为“双峰一片白云飞,古塔松苔紫气微,坐听桥头流碧玉,心随清响落鱼矶”。落款“南昌黄仁□题”。黄仁为明洪武监察御史,此诗为黄仁任湖广按察史时的题刻。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李得阳题诗位于灵润桥上游第一迭长方形石矶上,“碧玉流”石刻之北。诗云为“停骖选胜到禅扉,树色烟痕碧四围,老衲莫嫌身未隐,闲心已逐野云飞。”落款“明□□李得阳题”。为明代弘治进士、户部主事李得阳所题。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刘氏题词位于灵润桥南门15米处,古石径右侧。内容为“嘉靖丙申岁未尽三日吴下周在□中刘储□□□”。  柳宗元诗文位于灵润桥下西南第二迭瀑布斜坡岩盘上,石刻内容为“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诗后有“宗元”二字,落款“大明嘉靖庚申胡效忠来游刻石”。清光绪《黄梅县志》载,该石刻诗文为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追记游四祖寺之作,明代胡效忠重刻于石上。  
“南无阿弥陀佛”位于灵润桥头东南10米古石径旁的岩石上,石刻内容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楷书横写阴刻,外框凿成横匾额,落款“万历庚辰仲春勒”。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黄梅 <wbr> <wbr>四祖寺灵润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