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小九华寺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平望小九华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616年),占地百余亩,殿堂楼阁300余间,僧众500余人,碑刻经幢,佛遗物宝繁多,是苏州地区的名寺之一.。




































































小九华寺又名九华禅院,原名东岳庙。小九华寺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85年)里人吴国忠偕僧通运募建后殿,奉祀幽冥教主(即地藏王菩萨,故俗称地藏殿),并铸炉于庭中。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国忠子昌运偕僧朗涵募建大士殿。乾隆四年(1738年)建关帝殿、刘公祠。乾隆五年(1740年)监院僧蕴山建山门、客堂、斋堂、厨房等。乾隆十年被毁。光绪四年(1878年)游方僧永缘、莲堂重建山门五间,光绪八年(1882年)僧莲觉莲常建东客堂三间。光绪九年(1883年)建西客三间。光绪十年(1884年)筑东围墙,建方丈室三间,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观音殿五间。史料中的平望小九华寺规模尚可,庙内香火特盛,每年农历七月一日至十月一日,远近香客毕集、游人纷至沓来,香市盛极一时社会影响极大,在周边地区形成一定轰动效益,名扬国内,流传东南亚,文人墨客游踪不绝,留下甚多吟咏绝句及书画墨宝。

清朝道光年间《平望志》上记载:明万历年四十年(1616)建,是为了纪念地藏菩萨。当时规模宏大,设有大士殿、药师殿、刘工祠及山门、客房、斋堂、厨房,一应俱全,飞檐翘角,殿宇重重,顶膜礼拜的人蜂拥于此,是当时江南的一座名刹。岁月悠悠、沧桑巨变,名寺古刹,经受历史风云。1949年改为平望粮管所,1970年改建面粉厂,原先庙宇建筑改作它用,面目全非。所幸至今寺中遗址上尚存一棵桂花树、一棵黄杨树和一口古井,作为物证,留下了历史的回忆。

小九华寺,据传是地藏王菩萨不断在这里显示圣迹,锡井涌泉,频频灵验。位于大雄宝殿后的“地藏泉井”为寺内一宝。井口为六边形,井深10余米。明万历年间,小九华寺大规模扩建,并兴建地藏阁。地藏王菩萨在空中显灵,用杖杵地,突涌泉水,其水甘甜,被后人称为“地藏泉井”。在井的东边,有一棵树高丈余,茎如碗口,枝叶茂盛的桂花树,这就是当年太虚大师到小九华寺出家时亲手栽下的。这棵树,自太虚大师栽植后,一直默默生长,数年后,花开芬芳。每逢八月,信众和游客来到小九华寺院,就会闻到满院的桂花香。为纪念太虚大师在此出家植树,现寺院已将此树围栏,以供观赏。


































































前一篇:漳州平和千年古刹 曹岩寺遗址
后一篇:广东最高的庙宇 东岳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