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樟树 阁皂山

(2015-12-06 16:27:32)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隅,俗称阁皂山,亦有称葛岭。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逶迤绵延二百余里,峰回峦复,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引絮含烟,号称"清江碧嶂"。
公元202年,著名道学家葛玄来到阁皂山采药炼丹、布道行医,演灵宝道义,而使阁皂逐渐驰名天下。唐高宗御封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宋朝时阁皂山与南京茅山、贵溪(现鹰潭)龙虎山并称为全国三大传箓圣地,元代与庐山齐名。自古就以其山川之秀、宫观之丽、峰岩之奇、古迹之异、传说之神、药源之富吸引墨客文人争相游览,道家羽士归隐修真。张天师、葛玄、葛洪、文天祥、朱熹、解缙等都曾躬临其盛。最著名的景点有接仙桥、一天门、鸣水桥、照门松、梅花桥、大万寿崇真宫、百草园、紫阳书院等。
樟树 <wbr>阁皂山
九龙泉位于樟树市阁皂山景区太极峰西麓。传为崇真宫前放生池内十条锦鲤,受葛仙翁洗药池水灵气而化成龙,有九条飞入宫东深壑中深修,故壑称九龙洞,泉为九龙泉。经现代科学检测,九龙泉水中含锌、钙、铁、镁等十二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是四特酒酿造水的源头。
樟树 <wbr>阁皂山

紫阳书院位于樟树市阁皂山福地景区东峰南坡,占地860平方米。因朱熹(别号紫阳)几次在此讲学而被称为"紫阳书院"。院内古树婆娑,浓荫蔽日,有距今近800年的参天古银杏。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一天门位于樟树阁皂山福地景区南部谷口。门为石坊,座落在峡山谷口,为进入阁皂山腹地之门户,始建于宋代,现存的"一天门"为清光绪二年(1876)重建。由八角柱、横坊、雀替和方础组成。高7.17米,宽4.32米,横枋长3.73米,宽0.8米,厚0.14米,为豆绿石砌成。正门镌刻“一天门”,背面铭文“三十三福地”,均为横刻楷书,字大如盘,遒劲飘逸。两边分别竖刻“光绪贰年”(1876),“冬月重修”。八角柱上阴刻楹联,上联为“漫设重新磨洗前朝还胜迹”,下联为“灵奇再辟指挥幽壑认玄关”,署款“本里邑学黄士元题”。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宋代鸣水桥位于樟树市阁皂山风景名胜区凌云峰山口。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系石质拱桥。桥桥长7.3米,宽6.8米,为石砌单孔,呈半月形,拱高2.5米。桥身横砌长条方石,拱上再覆盖两条条石。桥面用等边方石成对角菱形铺砌。桥上两侧设石栏,由望柱、栏额、华板、地栿相构。望柱上雕刻莲花瓣、桥瓮内,东岸石壁上17道拱圈,每圈的第一块拱石,顺溪流雕刻楷书铭文:大宋政和元年辛卯岁阁皂山道众化缘信,人财物建此石桥至四年冬至日毕工谨题”。字大如斗,清晰可辨。鸣水桥是阁皂山八景之一。据《阁皂山八景记》载:阁水源处九龙。依势西流,至凌云峰口,冲崖直泻,咆哮如雷,水上横卧一桥,约一百年后,在南宋开禧年间始建亭于桥上曰“鸣水台亭”。亭台“清初焚毁”,因桥畔景色秀丽,且闻飞瀑之声,故桥曰“鸣水”。桥上台亭曾有“鸣扬万壑,水击千岩”和“水流激石如飞雪,树影连山欲化云”对联。历代名人朱熹、文天祥、何中、吴澄、解缙等先后道此游览题咏。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樟树 <wbr>阁皂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