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平水云门寺与兰亭序的渊源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云门寺这片清净佛教胜地,还是士子们励志攻读学习的选择之处,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年少时都曾经在这里刻苦学习,并留下了当年学习的“云门草堂”遗址。此外还有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几个历来传诵不绝的故事,如:智永和尚苦练书法最终成名的“退笔冢”与“铁门槛”的故事就在此。

唐太宗因追慕王羲之的书法杰作,特派监察御史萧翼用计从辩才和尚谋骗取珍藏在云门寺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也在此发生。得知云门是缘于《兰亭序》,王羲之在山阴兰亭写就《兰亭序》为世人知晓,却少有人知道会稽云门乃《兰亭序》失却之所。唐代演义故事中有《云门失兰亭序记》一章。故事所云:智永和尚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五子)王徽之后裔。少年与兄孝宾(慧欣)一道在秦望山嘉祥寺舍俗入道。精通般若法华诸经,好禅寂,罕接俗物,以善书名。智永居永欣寺(隋炀帝重智永、智欣,赐名永欣寺,即云门寺。)阁上临书先袒遣贴三十余年,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簏有一石之大,而五簏皆满,取而 之,号“退笔冢”。人来求书及请题者如市,所居门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谓之“铁门限”。弟子中著名书法者有智果、释述、释特、辨才、虞世南等。




唐太宗因追慕王羲之的书法杰作,特派监察御史萧翼用计从辩才和尚谋骗取珍藏在云门寺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也在此发生。得知云门是缘于《兰亭序》,王羲之在山阴兰亭写就《兰亭序》为世人知晓,却少有人知道会稽云门乃《兰亭序》失却之所。唐代演义故事中有《云门失兰亭序记》一章。故事所云:智永和尚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五子)王徽之后裔。少年与兄孝宾(慧欣)一道在秦望山嘉祥寺舍俗入道。精通般若法华诸经,好禅寂,罕接俗物,以善书名。智永居永欣寺(隋炀帝重智永、智欣,赐名永欣寺,即云门寺。)阁上临书先袒遣贴三十余年,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簏有一石之大,而五簏皆满,取而 之,号“退笔冢”。人来求书及请题者如市,所居门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谓之“铁门限”。弟子中著名书法者有智果、释述、释特、辨才、虞世南等。

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贡献有二个方面:一为发“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学者宗匠;二为临集《千字文》,开后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之风。智永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施浙东诸寺各一本,让人临写,后遂成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宋书法家米芾谓智永所临《千字文》“秀润圆劲,八面俱备”。智永取名,寓“得永字而益增智慧”之意,确为我国一位杰出的僧侣大书法家。又自制铭制,遂不复作书。寿一百另二岁。智永死后将《兰亭序》传于辨才。唐太宗晚年酷爱书法,尤其重二王。他收藏了不少王羲之的书贴,唯《兰亭序》只闻其名而未睹其迹,便到了梦寐以求的程度。后得知《兰亭序》在辨才手中,乃下
勒令,命辨才到京入道内场侍奉,恩赐甚丰,欲诱骗辨才献出墨宝。辨才早有思想准备,他在《赴太宗召》一诗中写道:
云霄咫尺别松关,禅室空流碧障间。纵使朝廷卿相贵,争如心与白云间。

到京后辩才一口咬定,《兰亭序》已在丧乱中亡失,不知所在。唐太宗无奈,只得将其放归越中。太宗不甘罢休,再次命辨才进京,重问《兰亭序》下落,如是者竟有三次。即为《志书》所载,唐太宗三召辨才,诘其《兰亭帖》下落事。


尚书右仆射房玄龄见唐太宗求宝心切,便推荐监察史萧翼赴越探明墨宝下落。萧翼本名世翼,梁元帝萧绎曾孙,富有才气,亦多权谋,接受唐太宗旨意后,随带二王杂帖三数通来到越州,假扮山东书生,径往云门。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辩才遥见翼,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谈说文史,意甚相得,当日便留夜宿。谈及翰墨,萧自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习,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之曰:明日来可把比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问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榻伪作耳?于是辩才说出真情,并告:可明日来看。及翼到,辨才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类曰:果是响榻书也。辨才自将“兰亭”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辨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自是与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一日,辨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来房前,与案上私取《兰亭序》及御府二王诸帖赴永安驿,告驿长身份,并叫其报汝都督齐善行。善行(即窦建德之妹婿)闻之,弛来拜
。萧翼宣示 旨,具告所由。善行使人召辨才,辨才及见,乃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
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辨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唐太宗见《兰亭序》大悦,以房玄龄举得其人,赏锦彩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镂瓶一,玛瑙碗一,并实以珠,内厩良马两匹兼宝装鞍
,庄宅各一区。太宗初怒老僧之秘,俄以年耄,不忍加刑,数日后,仍赐物三千段,谷三千石,
越州支给。辨才不敢将入已用,回造三层宝塔,塔甚精丽,而老僧因惊悸患重,岁余乃卒。后人便将它取名为辩才塔。

前一篇:绍兴云门寺
后一篇:明朝皇家寺庙建筑 龙兴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