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越王井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越王井: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井口平面六角形,以四块石板铺成。井深数十米,圆筒形井身为青砖构筑,中部直径2.5米,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是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故居的汲井,井边立有唐韦昌明《越井记》碑刻,现存较好,属岭南古井之一。

越王井建于秦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龙川首位县令赵佗的汲水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此井被称为“越王井”。图中井栏杆系后人所加。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正定县)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在执政期间,由于他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越井记》(碑文):南越王越佗氏昔令龙川时建治于嶅湖之东阻山带河四面平旷登山景望惟此为中厥土沃壤草木渐包垦辟定规制北距嶅山十里东距五马峰里南距河里许相对即海珠山也凿井于治之东偏曰越井取春秋为南越战国属楚为百粤秦着置南海即以龙川隶焉则越之封肇以春秋而龙之壤则启自越王佗也井周围为二丈许深五丈虽当亢旱万人饮之不竭其源出自嶅山泉极清冽味甘而香自秦距今八百七十余年其迹如新稽史记列传称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扬越以保南藩称职贡则佗之绩良足为多又秦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而龙有中县之民四家昌明祖以陕中人来此巳几三十五代矣实与越井相终始故记之如此乾符五年十月之吉邑人翰林学士韦昌明记
【韦昌明】唐长庆四(公元824年)进士及第,为东江进士第一人。历任校书郎、秘书监丞、御史、翰林学士。
前一篇:广东 陈家祠堂
后一篇:2222年歷史的嶺南首邑 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