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 云山书院

标签:
云山书院云霄大殿厢房太史公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云山书院。又称太史公庙,座落于云霄县云陵镇溪美街南强路东段的漳江西畔。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祀漳州乡贤、明代太史林偕春。
云山书院是具有闽南风格独特的阁楼式寺庙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分厅堂、楼阁两层,厢房、广埕、照壁、花园相互配套,设计卓绝。从主楼到大门的前垂,有饰人物故事四组,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厅堂殿额悬有艺术大师刘海粟亲笔题匾“云山书院”,堂内还有谢海燕、叶国庆、黄典成、万里云、黄寿祺、赵玉林、高怀、周济等名人的撰联书匾。


林偕春,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考中进士。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历官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编修,湖广按察司副使、两浙学政、南赣兵备副使、湖广布政司右参政等。因曾奉诏编纂先朝《实录》,民间尊称为太史公。林偕春刚直为怀,赤诚济世。刚强耿直的秉性,使他在官场上屡遭妒嫉和报复,仕途几经沉浮而坎坷不平。退隐归里后,关心民情,乐为桑梓做好事。


林偕春一生既不屑于在官场上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又敢于不畏强权,不避祸患,同情百姓疾苦,为民请命。故此云霄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在其卒后,塑其像于文昌宫拜祀。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云霄缙绅倡建“云山书院”于今址,后经1929年、1946年、1985年和1988年多次修葺,始成今日规模。


云山书院由门厅、庭院、大殿、厢房、照壁等组成。前后共二进,重檐歇山顶。前为门厅,后为大殿,两侧厢房。大殿厅堂宽敞明亮,为二层方形楼阁式木石结构建筑。主殿龛殿祀林楷春塑像。正脊中央竖立1.5米蓝色釉陶葫芦,上书:“天开文运”。门厅和厢房为砖木结构,门厅歇山顶,厢房硬山顶。大殿两侧门檐下辟台阶,直通二层主楼“奎星阁”。二楼祀奎星。庙前有广场,广场正中塑林偕春石雕像。广场前由四根巨大石雕柱构成山门,正中大门门楣上为著名书画家刘海粟书写的“云山书院”四个大字。

云山书院保存了大量楹联和题匾。大殿前檐柱对悬金字木联“早有直声留胜国,分其余事活群生”,该联系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的祖父秋嘉禾任云霄同知时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秋瑾烈士方髫龄,在衙读书)为云山书院撰书,因原联废佚,书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觐寿重书。大殿神龛与山门额悬匾“云山书院”,系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题书。殿墙外梯道左侧立《旌表节妇林母王太孺人墓碣》,明大学士黄道周撰书。

云山书院是具有闽南风格独特的阁楼式寺庙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分厅堂、楼阁两层,厢房、广埕、照壁、花园相互配套,设计卓绝。从主楼到大门的前垂,有饰人物故事四组,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厅堂殿额悬有艺术大师刘海粟亲笔题匾“云山书院”,堂内还有谢海燕、叶国庆、黄典成、万里云、黄寿祺、赵玉林、高怀、周济等名人的撰联书匾。


林偕春,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考中进士。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历官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编修,湖广按察司副使、两浙学政、南赣兵备副使、湖广布政司右参政等。因曾奉诏编纂先朝《实录》,民间尊称为太史公。林偕春刚直为怀,赤诚济世。刚强耿直的秉性,使他在官场上屡遭妒嫉和报复,仕途几经沉浮而坎坷不平。退隐归里后,关心民情,乐为桑梓做好事。



林偕春一生既不屑于在官场上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又敢于不畏强权,不避祸患,同情百姓疾苦,为民请命。故此云霄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在其卒后,塑其像于文昌宫拜祀。至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云霄缙绅倡建“云山书院”于今址,后经1929年、1946年、1985年和1988年多次修葺,始成今日规模。



云山书院由门厅、庭院、大殿、厢房、照壁等组成。前后共二进,重檐歇山顶。前为门厅,后为大殿,两侧厢房。大殿厅堂宽敞明亮,为二层方形楼阁式木石结构建筑。主殿龛殿祀林楷春塑像。正脊中央竖立1.5米蓝色釉陶葫芦,上书:“天开文运”。门厅和厢房为砖木结构,门厅歇山顶,厢房硬山顶。大殿两侧门檐下辟台阶,直通二层主楼“奎星阁”。二楼祀奎星。庙前有广场,广场正中塑林偕春石雕像。广场前由四根巨大石雕柱构成山门,正中大门门楣上为著名书画家刘海粟书写的“云山书院”四个大字。


云山书院保存了大量楹联和题匾。大殿前檐柱对悬金字木联“早有直声留胜国,分其余事活群生”,该联系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的祖父秋嘉禾任云霄同知时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时秋瑾烈士方髫龄,在衙读书)为云山书院撰书,因原联废佚,书院延请著名书法家沈觐寿重书。大殿神龛与山门额悬匾“云山书院”,系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题书。殿墙外梯道左侧立《旌表节妇林母王太孺人墓碣》,明大学士黄道周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