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太白岩摩崖石刻

标签:
旅游太白岩题刻摩崖石刻万州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太白岩位于万州主城区北面,高约400米,长约3公里,面积40公顷。太白岩得万州八景之“白岩仙迹”之利,具有自然风光优势,岩上古今题刻闻名遐迩。自唐宋以来,就有万州名胜之称。
鹤龄石室墓联
在太白岩鹤龄石室右边,碑刻,楷书。横批“鹤龄石室”,高23cm,宽86cm。无上联,供游人猜对。下联“红尘世外任他忙”,高116cm,宽22cm。横批上署上款:光绪癸未(1883年)小阳,下款:门军胡鹏飞书。
程镇七律二首诗刻
在太白岩“孝弟忠信礼义廉耻”题刻右边岩间,摩崖石刻,楷书,石刻高87cm,宽170cm,从右至左竖列,18行。诗曰:“太白芳名千古留,长存胜迹任遨游。青连象鼻峰如笑,翠挹峨眉色更幽。四面山色增眼界,万家忧乐聚心头。他时莫负烟霞约,依旧琴樽叙酒楼。峭壁凌空不计年,绝尘龛上望流连。苎溪水落江为带,岑洞花开荷似钱。涤尽俗氛真乐趣,相携儿辈共团圆。风光唯有西山美,何时霓裳咏众仙。”署款:“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己亥孟夏月,偕子木兄登太白岩,并率诸子德清、德森、德琨、德华,侄德仁、德楷登楼远眺,偶戍二律,少嵋程镇题石”。
“第一山”题刻
在太白岩“统束馀山”右侧上方,摩崖石刻,行楷,石刻高60cm,宽150cm,从右至左横列。张东岩书。张东岩,名勋,渝州人。山水浸蚀严重。
“仙岩”题刻
现在太白岩破山诗刻右上方,摩崖石刻,行楷,字径50cm,从右至左横列。无署款。为清人题刻。
陈家漠七律诗刻
在太白岩“统束馀山”题刻左边,摩崖石刻,行楷,刻高114cm,宽77cm,从右至左竖列,7行,正文4行,行14字,字径6cm。诗曰:“健步上磴策吟筇,老气横秋兴不穷。池头流杯浮玉露,岩腰棋局拭金凤。仰视楼观云飞北,俯瞰长江浪赴东。九月菊花新酿熟,酹将唐宋两诗翁”。署上款:重阳日登高由流杯池上太白岩;下款:同治丁卯(1867年)万县儒学酉阳陈家谟题,主持道刊刻。
“半山安”碑刻
在太白岩半山安,碑刻,楷书,刻高78cm,宽210cm,字径70cm。无署款。为清末题刻。
鹤龄石室六言联在太白岩无名墓右边,碑刻,楷书。无横批,上下联“石径有尘雨洗,玄门无锁云封”,各高118cm,宽23cm。元署款。
教义石刻在太白岩“供奉芳踪”题刻右方,摩崖石刻,行楷,刻高200cm,宽200cm,4行,行8字,字径15cm,从右至左竖列。文曰;“宜不犯祸,和不害(义);过谦则诈,过默则(奸);心果坦平,皆为坦(地);心如危险,自蹈危(机)”。无署款。为清人题刻。每行最后一字破损。
“太白岩”题刻在万州太白岩山半石壁上,摩崖石刻,正书,字径275cm,字距272cm,从右至左横列。为破山海明书。

诗迷碑在太白岩“洗墨池”题刻右方,又名竹岩亭题记,碑刻,行楷,4行,行2字,从右至左竖列,碑高67cm,宽110cm。8个字形态各异:“竹”字小,“岩”字横卧,“亭”字中间口字缺二横,“开”字只有左半部,“夜”字竖画长,“事”缺上一横,“有”字向右倾45度,“来”字缺下部撇捺。椐万州著名书画家陈一屏先生生前猜释为:“小竹横岩栽,空亭半门开。夜长无一事,偏有一人来”。署款:嘉靖癸亥(1564年)孟秋书。
“统束馀山”题刻
在太白岩主体石刻区,摩崖石刻,行楷,“统”字因早年塌方脱落,“束”字高90cm、宽80cm,“馀”字高90cm、宽120cm,“山”字高80cm、宽60cm,从右至左横列。有黄书特征。无署款,为宋人题刻。“束馀山”三字基本完好。
“霞峰”题刻在万州太白岩主体石刻区下石坎间,石刻,行书,字高17cm,宽14cm。镌刻年代不详。有破损。


太白岩半山石壁有宋代石刻“观德亭”三个大字。明万历年间,四川按察史曹学铨来万,指出唐代诗人李白曾在西山读书,遂修建“太白祠”,有黄庭坚“西山记”碑刻,这篇书作曾被曾国藩赞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
。










诗迷碑



太白岩现存有摩岩石刻40余处,清道光年间的摩岩石刻“太白岩”三个大字清晰可见,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名胜。景区内建有“九五万县惨案”抗英烈士纪念馆、九五惨案纪念碑。太白岩风景绝佳,草木之秀,林泉之胜,莫与争长。登临山顶,既可发思古之幽情,抒奋发之壮志,又可览万州之名胜,赏江山之秀美。
前一篇:万州最神秘最险要的古寨——人头寨
后一篇:偏岩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