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赵抃祠

标签:
衢州铁面御史郡守一琴一鹤包拯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2011/6/19/13/10/u38606217_1316183a573g215.jpg赵抃祠" TITLE="衢州 赵抃祠" />
赵抃是衢州的名人,也是衢州历史上当大官的人,在《宋史》中,他与包拯齐名。1004年前,赵抃出生在衢州北门外沙湾家中,一生为官45年,从北宋地方基层官员一直做到副宰相。在担任殿中侍御史时,他刚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官位如此显赫,赵抃一生却十分清廉简朴,到四川任职时,赵抃只带了一架琴和一只仙鹤。“一琴一鹤”的成语就由此而来,用来形容人为官清廉。
赵抃祠不大,陈设与塑像极其简单,赵公塑像两旁分立一童,一童引鹤,一童扶琴,除此之外别无一物。这种简朴无华的风格与赵公其人品相似。赵抃祠在衢州市区钟楼底。郡守陈蒙清于朝而立,位于抃公故里“孝悌里”,今衢州沙湾书院村。明弘治十二年始,每春秋仲月知县率僚具常服随府行礼。嘉靖十三年秋,郡守郑柏兴筑清献祠于城南(今衢州道贯巷南端),时以遇风雨不便,迁元妙观右(今新衢小学)官地数亩作赵公祠,作堂三楹、退堂三楹、门一楹、周围筑墙。万历十三年间,郡守廖希元复移址于浮石门内的祥符寺(今衢州城区北隅钟楼底西侧),将原刘都宪羽泉之祠转他处,改建为赵公祠;其间康熙、同治年代数次修葺,最后一次修建于民国九年。
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447平方米,平面为纵长方形,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门厅、前厅和后厅,前后厅之间有一天井。旁为高斋,紧靠赵抃祠东面,坐西朝东,占地124平方米,西边天井旁有清代郑永禧书《重建赵清献公高斋碑记》。清罗以智撰有《赵清献年谱》一卷[清抄本 清王棻校],南京图书馆藏。
http://1801.img.pp.sohu.com.cn/images/2011/6/19/13/10/u38606217_1316183ba0eg214.jpg赵抃祠" TITLE="衢州 赵抃祠" />
由于面颜黑,人称“铁面御史”。与当时的包拯齐名,其实戏曲中的包拯形象正是赵忭。英宗治平初任成都府知府,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相随,在职时,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其后人以此作为堂号名为琴鹤堂,以示纪念。此堂号赵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