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2015-06-26 11:53:02)
标签:

隐士

罗浮山

黄励

野人

神仙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隐士大都先仕而后隐,不然百姓一个,已落至尘埃,何须去隐?但凡做隐士的男人当初没有不想“仕”的,因为“仕”在当时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想当年姜老太公,七八十了还没有放弃这个追求,天天提溜个渔杆到渭水边琢磨事。还别说,最终还真“钓”出了一番功名。

http://vimg.mangocity.com/vimg/trip/big_232015_1426491926728.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选择什么样的山林去隐居,与隐士们的不同追求有关。而有时即使是无心的选择,也可能改变隐士的余生.

http://vimg.mangocity.com/vimg/trip/big_232015_1426491913394.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据清光绪《惠州府志》载,有一位五代隐士黄励,本是南汉国的祯州刺史,但生逢乱世,厌倦政治,遂弃官隐居于罗浮山(今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境内),正可谓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典型表现。到了罗浮后,黄励在水帘洞旁建一书院,读书传道,是典型的文人做派。然而居住既久,黄励听到罗浮山神仙黄野人的事迹,心生羡慕之情,遂脱下儒袍,“时时服黄衣,系阜绦,腰悬玉瓢”,完全成了道士模样。黄野人相传为东晋道教学家葛洪的弟子。

http://txw.boluo.gov.cn/upfiles/201308/20130813165125321.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葛洪仙去后,黄野人得到师父遗丹,修炼成地行仙,居罗浮山,与人相遇时,即更换外形。黄励变装后,模仿偶像黄野人,行医度人,救厄济困,很快赢得当地人的好感,名声不胫而走。久而久之,人们竟把他与黄野人混为一谈,比如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与马纯的《陶朱新录》里,都录述了黄励作为黄野人度化凡人的轶事。而当文人黄励成为黄野人的化身之一后,黄野人的形象也变得文采飞扬起来,成了一名有文士风范的神仙。黄励脱下儒袍,放弃书院,走向道家缥缈神秘的世界。不得不说,罗浮山的“磁场”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信仰。

http://daochengyading.wabuw.com/uploads/image/120524100722_4938.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罗浮山乃传说中的仙山。中国的神话中,有大大小小的神山仙境,而以西方昆仑山与东方海上三神山最著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找到具体山岳与这些神山相匹配,罗浮却是个例外。这座僻处南粤的大山,由罗山和浮山两部分组成。关于浮山,传说它本不在此地,而是蓬莱神山的一峰,一夕忽然崩裂,由一头巨鳌载其浮海来到南粤,最终与罗山合为一体,是为罗浮山。这个神奇的传说,早在东晋裴渊的《广州记》等书里就有记载。

http://i1.bbs.fd.zol-img.com.cn/t_s800x5000/g1/M07/0D/0F/Cg-4jVLza3WIdPNmAB_KrinBt9oAAF3mQLPbpwAH8rG577.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作为仙山,罗浮还受到与神仙文化渊源极深的道教的青睐,在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体系中,被尊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罗浮山虽不是南粤第一高峰,但有四百三十二座峰峦、九百八十余道瀑溪、七十二座幽岩石室,雄伟壮观,仙气十足。正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不过道家之洞天,不一定是隐士的福地。尤其在崇尚“终南捷径”的唐代,罗浮山的隐士并不多。对于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来说,它比庐山还要偏远得多,无法引起帝王注意,也不利于文人聚徒讲学。

http://i1.bbs.fd.zol-img.com.cn/t_s800x5000/g1/M07/0D/0F/Cg-4jlLza3-IaZijAByPP5pYacYAAF3mQLvaUMAHI9X181.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然而对于醉心黄老之术的隐士,罗浮山却是不二选择。比如唐范摅所撰《云溪友议》中的士人刘珂,一生出入于儒释道三教之中,而当他醉心黄老之术时,罗浮山即是首选修道地之一。也就是说,罗浮虽不是最受欢迎的隐士名山,但它拥有固定的“粉丝群”。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神仙感遇传》里,提到过一位慕名前往罗浮山的隐士薛某。薛某早年向往道术,无心仕途,遂与志同道合之友李生同游名山,访真学道。最终,薛氏选择罗浮隐居,其志弥笃,李生却中道而辍,出仕游宦。三十年后,薛氏“道术既成,风姿秀颖,肌若水玉”,李生则“容状枯瘁,杖策齿缺,皤然一老者矣”。而当薛氏得道后,“拯人疾苦,远近赖之”,被尊为“薛长官”。

http://i1.bbs.fd.zol-img.com.cn/t_s800x5000/g1/M07/0D/0F/Cg-4jVLza3aIV1btABYXRLW0NN0AAF3mQMyy1YAFhdc857.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作为一名修道有成的隐士,薛并没有独善其身,而是优游人世、度人疾苦。但这样的情怀,已与儒家文化的“兼济天下”大异其趣了,更像道家神仙体系中的地仙做派。《仙术秘库》道,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优游之神仙,为仙品中之中乘。在优游名山的岁月中,地仙往往会用自己的道术和医术救厄济困、度化凡人。  隐士,本就是儒道互补之人,具有道家的潇洒与出尘。据蒋星煜研究,不仅罗浮山,天台山、青城山、王屋山等佛道名山,均是隐士云集之所。它们的神秘飘渺,为隐士名山增添了又一种色彩。这一类山中的隐士,与人世的牵扯似乎更少,留下姓名的,恐怕只在少数。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自古以来,真正彻底的隐士,已经无法确实得知他们的事迹,只有被道家的人们,搜罗一部分,假托一部分,归入若隐若现的神仙传记里去了。”

http://i2.bbs.fd.zol-img.com.cn/t_s800x5000/g1/M07/0D/0F/Cg-4jVLza3SIVWaFAB4rbak0kDUAAF3mQKvpj0AHiuF072.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王季文就是留名的少数隐士之一。唐末咸通年间,进士出身的王季文辞官返乡,归隐于九华山头陀岭下。此山乃上古学仙修道的圣地之一。久而久之,王季文为道家文化的神秘和奇幻深深着迷了。传说他每天都会风雨无阻地在九华半山的龙潭洗浴,后来竟真的羽化而去。在这里,隐士不再为庙堂忧心,也不再忙于传道授业。他们终于与人世完全决裂,走向最洒脱的自然,也走进最玄奥的人生。

http://img3.xiangshu.com/Day_140520/48_52813_623b6f303895470.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http://img3.xiangshu.com/Day_140520/48_52813_6057730dcfb2285.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http://img3.xiangshu.com/Day_140520/48_52813_d5839bc83be753e.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http://img3.xiangshu.com/Day_140520/48_52813_3142145631b4417.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http://img3.xiangshu.com/Day_140520/48_52813_7f7ca0fc8d189e8.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wbr>罗浮山
http://www.wcn.com.hk/userfiles/1401865913.jpg罗浮山" TITLE="惠州仙境---隐士家园 罗浮山"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岳石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