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大观峰摩崖石刻《纪泰山铭》

标签:
泰山唐玄宗封禅石刻文化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为宣扬国力,挑选各种颜色的马各一千匹,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俗称“唐摩崖”。
唐摩崖在玉皇顶盘路东侧,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现存1008字(包括题"纪泰山铭"和"御撰御书"等字)。后人题"天下大观"四字于其上部,因而此峰又称大观峰。唐摩崖书法遒劲婉润,端严浑厚。因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铭文现已残26字,不可辩认的6字。周围还有宋摩崖、清摩崖及明清刻石75处。
除“御撰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字大25厘米,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唐摩崖"纪泰山铭"刻石,形制端正,气势雄伟。
“纪泰山铭”是中国古代祭天传统中,皇帝向上天述职,检讨自警,发誓要体现和遵行“天则”(“凡今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象法,摧旧章,补缺政,存易简,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认识到“天生蒸人,惟后时意,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地德载物,惟后时相,能以厚生生万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矣”,并为万民祈福(“至诚动天,福我万姓”“朕统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元天之眷命,为苍生之祈福”)的证据。可以看到《纪泰山铭》里唐玄宗的责任观念里,是遵循和体现“天则”的自然法和天下苍生的福址。“立人极”的权力仍然存在宗教信仰下对“上帝”和“天则”的尊重、约束和责任,而非“无法无天”或随心所欲地胡作非为。在古代传统中皇帝作为政府最高权力者对“上天”“上帝”的尊重和虔诚及其对“上天”承担的责任,就是安民保民和天下苍生的福址。生命、安全和追求幸福正是皇帝所遵从的“上天”(“上帝”)所赋予人的“天”性和“天”则,而皇帝权力合法性的一个来源正是来自于天授(“维天生人,立君以理”)。上天信仰实际上明确了权力的责任,并引导了权力运用的基本方向。
此铭文形制巨大,刻在岱顶大观峰石壁上,崖高风大,捶拓不易,得完整拓本极难。下半部,由于捶拓无度,残剥十分严重,明人叶彬补书百八字。乾隆初,大学士赵国麟以旧本重摹补之,字形差小,神气远不及原刻,但90%的铭文保存完好,依然不失原来的风采。此铭文在《旧唐书·礼仪志》有著录,但有多处与摩崖不同,当以摩崖为准。
《纪泰山铭》形制雄伟,文辞雅驯,书法遒劲婉润,端庄浑厚,为汉以来帝王摩崖石刻之最,开隶书新面目,是唐隶的代表作之一,历代书家多有称颂。唐窦泉《述书赋》赞玄宗的书法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壮凤,笔为海而吞鲸。”窦泉兄窦蒙称:“开元皇帝好图书,少工八分书及章草,殊异美特。”宋黄庭坚《山谷题跋》云:“玄宗书班班扰有祖父风。”宋朱长文《续书断》云:“玄宗少能八分正书,锡之臣工,勒之金石,不倦于勤,尚艺之至。”明王世贞云:“《纪泰山铭》,唐开元帝制及手书,相传燕许修其词,韩史润其笔,以故文颇雅驯,不猥弱,隶法虽小变东京,最为郁劲,饶古意。”明孙鑛《书画跋跋》称:“此铭当是帝手书,不然则是择木特效帝作此肥笔耳。”清王澍《竹云题跋》称:“唐人隶书多尚方整,与汉法异。唯徐季海《嵩阳观碑》,明皇《纪泰山铭》为得汉人遗意。《孝经注》肉重骨柔,弗及也。”综观此摩崖体势,知以上所赞不虚。其书体偏肥,当是中唐崇尚肥美的见证。
此铭文在刻制时,字面未加打磨,顺其自然,且通石皆刻有棋格,至今仍然清晰可见。故凡没有石花和棋格痕迹的拓本,皆非原石拓本。
关于唐玄宗的这次封禅大典,还有一段传奇式的故事。
当时,玄宗率领封禅大军,从长安来到汶河之滨,刚过汶河,河水还非常平稳,水波不兴,可到了河中,霎时间却变得白浪滔天,远处尚有一条黑龙翻滚着。玄宗心里一惊,当即手控弓弦,向黑龙直射过去。黑龙不见了,河面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玄宗顺利地渡过了汶河。
唐玄宗在河中遇见黑龙,不知是吉是凶,心里老犯嘀咕,便问封禅使张说。张说顺口答道:“这黑龙是汶河之神,蛟龙起舞,迎接陛下,自然是吉祥如意。”玄宗听后,心里乐滋滋的,也就不再言语。
当玄宗来到中天门,已是中午时分,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猛然间又狂风骤起,一时刮得天昏地暗,走石飞沙,裂幕折柱。玄宗心里不禁焦躁起来。张说急忙上前安慰道:“陛下不用着急。风从东来,是海神前来迎驾带起之风,一会就过去了。”玄宗当即设置祭坛,对天祷告。不一会,果然风平树直了。
玄宗前行,来到南天门,只见山上云缭雾绕,缥缥缈缈,远处尚有金石丝竹之声传来,张说忙恭维道:“陛下,你听,山神已奏起了迎宾的乐章。”
第二天,大典完毕之后,天上出现了一片五彩云霞,一群白鸽在云霞四周轻快地飞翔。官员们都前来向玄宗道喜,说这是瑞云呈祥,白鸽道喜,一时间玄宗竟飘飘然起来。他兴致大发,分外高兴,当即封泰山神为天齐王,随行人员也都加官进爵。玄宗还下令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以炫耀自己的功绩。
碑文《纪泰山铭》,由玄宗亲自撰写,用隋唐风行的八分书体凿就于石崖之上,字大一尺见方,其书浑厚苍劲,“若鸾凤翔舞于云烟之表”,碑铭典雅,道劲婉润。整个石碑布局匀称,结构谨严,气势雄伟,不失为一处名胜。
前一篇:泰山石刻 “果然”二字的来历
后一篇:石岛 赤山法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