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酉藏书洞

(2015-05-31 15:46:38)
标签:

藏书

张亨嘉

督学

竹简

南书房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二酉藏书洞是一个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位于沅陵县城西北二十里处二酉山上,二酉是一个地名,历史上流传有二酉藏书的故事。若干世纪以来,人们对二酉藏书经过众说纷纭。后来,《辞源》对“二酉藏书”作了较明确的注释:“二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太平御览四九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称藏书名二酉”。因为发源于四川酉阳县的酉江和源于湖南古丈县的酉溪河流,在这座山西面汇合,故名此山为二酉山。”

二酉藏书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二酉山不高,东、西、北三面环水,因为峭壁悬崖,群峰面照,重山嵯峨,山势峭耸的缘故,显得特别雄伟。二酉山没有神仙居住,因为二酉藏书的缘故,却很有名气

 

渡酉水来到二酉山山脚,可见二酉山气势磅礴,二酉藏书洞就深藏在悬崖峭壁的正当中,好像燕子垒窝在屋梁。扒岩贴壁,牵藤伏葛,方可寻到一个出处。在一个不到1米宽的长形台阶上,矗立着4块大石碑,上面刻着“古藏书处”4个斗大的楷体字,旁边刻着一排小字: “清光绪庚寅年(即1890年)湖南督学使者闽张亨嘉书。”在古藏书处的石碑后面,是一丈多高笔直的岩壁,绕道前行,即是二酉藏书洞。二酉洞洞口宽阔,洞内敞亮。在入洞二三步处,地面有一块很大的平板石块。这是一座天然的石洞,整个洞的洞身由半山腰舒展内进,而后倾斜向下延伸,在洞深15米处,宽度最大,相传藏书就在此地的右侧。右侧的石阶上,当年有“藏书箧”。洞的上方有炼丹池。炼丹池岩缝里,常年喷水,清澈明净。再往洞内倾斜深入,不少地方已倒塌,显得阴森。相传洞的尽头,通向酉江河底。

二酉藏书洞清光绪十六年(1890)仲春月,湖南省督学使张亨嘉题写“古藏书处”四字,立碑于洞口下   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 今福州市人。光绪九年癸未科2甲62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十四年,提督湖南学政。光绪十九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后入值南书房,升授国子监司业,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司经局洗马,迁翰林院侍讲,升授太常寺少卿,迁大理寺少卿。二十七年,出督浙江学政。旋回京,仍在南书房行走,并充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补授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授兵部右侍郎,调补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官

 

相传2000多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京都咸阳儒生惨遭坑戮,眼见经书古籍行将灭迹之时,两个“秃发老伏生”,偷偷将家存书籍,从咸阳经河南,水舟陆车,日夜南奔,然后经洞庭湖再乘小船,沿沅水转酉水逆江而上,把1000多卷竹简书籍藏在这“鸟飞不渡”、“兽不敢临”的二酉山古洞里。刘邦建汉以后,竹简木牍,经典书籍很快受到重视。这两个秃发儒生把竹简书籍带去京城求见,一时间,满朝文武无不感动!书史学人,不惜花钱,千金争购。正是“二酉奇篇人鲜识,焚书翻遣书遍存。”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都专程到二酉山访古朝圣,顶礼膜拜。清朝光绪年间,湖南督学使张亨嘉,奉朝廷圣旨,到二酉藏书洞树碑立传。从此,每年到二酉山朝拜的书生、秀才络绎不绝。

二酉藏书洞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公元前213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凡博士官以外所藏《诗》、《书》、《百家语》也在焚烧之列,有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论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判黥刑,并罚为城旦。一时之间,全国到处浓烟滚滚,秦前文化面临绝灭。这就是古今中外无有二例的“焚书坑儒”事件

 

二酉藏书,对于继承、延续、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和文明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二酉藏书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