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郑义门古建筑群

(2015-05-17 10:49:03)
标签:

郑氏宗祠

江南第一家

郑义

同居

孝义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郑义门古建筑群位于浦江郑宅镇白麟溪东侧,又称江南第一家。以郑氏宗祠为中心建筑,肇建于元初,清嘉庆二年(1791年)重建。义门以孝义同居闻名于世,历宋、元、明,事迹载刊三朝正史。同居始于南宋至道年间,衰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历十五世330余年,鼎盛期合良人口达三千余。此后,郑氏续立小同居传承家范延及清末,继同居亦越十三世之久。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浦江郑义门古建筑群也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现存郑氏宗祠、孝感泉、九世同居、东明书院、玄麓八景、宋濂故址、崇义桥、老佛社、圣谕楼、昌七公祠、垂裕堂、尚书第、白麟溪古桥九闸、建文井、正德井、元鹿山房等元明清古迹50余处,元代郑氏义门祠堂碑、白麟溪碑和郑德璋墓标,明代文侯赐祭之碑、翰林学士宋文宪公碑以及《旌义编》、《郑氏家规》、《郑氏家仪》等文物弥足珍贵,祠内另有宋濂手植树龄600余年的龙柏.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郑义门是饮誉中外的华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郑氏家祠始建于元初,结构宏敞,风格古朴。宗祠内高悬众多历代名人题匾和联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前厅及拜厅天井内有尊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干虬劲,上薄云天。景区内尚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十桥九闸”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迹遗址二十余处,内容丰富,蔚成群观。而入口区象征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和含义之丰堪称全国之最。 江南第一家是郑氏人家,一个家同居十五世330年不分家,最盛时3300人同吃一锅饭,家训168条。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来到了浦江,阅览了这个三千多人的大家庭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惊叹之余立即册封为“天下第一家”,封完了朱元璋也后悔了,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封了人家是天下第一家,那皇室到那里去了?但是,金口玉言,收不回来了。好在当时郑氏的当家人,也就是宗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敢接皇帝册封的“天下第一村”的招牌,赶紧自己做了一个“江南第一家”牌子,这样给皇帝一个台阶下,当时朱元璋很受感动,更加器重和崇爱这个大家庭,当时在朝为官的有170多人,均忠心耿耿,无一贪官污吏。几百年下来,改朝换帝,渐渐失宠,加上一场大火,导致了这个家庭的败落,最终不免为俗,分家单过。但是,直至今日,当年盛世仍让人感叹。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青山庭院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独具情味的古镇风貌。郑宅镇是浦江县一个山清水秀的古镇,郑氏宗祠位于小镇的中心。一进偏门,一块“江南第一家”的巨大匾额赫然触目,门前两旁书着“耕”、“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十个大字。这每一个字,仿佛都在向人们展示那已久远的年代,仿佛都在向人们昭示那个年代所发生的动人故事。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郑淮的人与两位兄弟迁到浦江,人称“浦阳三郑”。郑淮的孙子郑绮就是十五世同居的倡导者和开创人,人称“同居第一世祖”。郑绮善读书,他肩负着振兴家业的重任,开始以“孝义”为宗旨治理家政。郑氏家族在明朝初年,步入鼎峰。此时,它已是“阖族殆千余指”,家族规模宏大,组织严密,为世人瞩目而誉播八方。其不少族人参与了朱元璋王朝各项政策的制定,而朱元璋出于治国的需要,也借鉴郑氏家族的治家实践,以便有效地控制政局。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郑氏宗祠全祠下门向西,面向白麟溪,门额“郑氏宗祠”匾。郑氏宗祠扩建于元初,占地六千六百平方米,迄今已有六百五十余年历史。后来经过明清时期数次扩建,虽有破坏,但基本格局尚存,端庄肃穆,古朴厚重,入门后,右侧有一石碑,上书“白麟溪”,是元丞相脱脱所书,左边是一排苍劲古柏,据传是宁濂亲手所植;旁边的水池称“洁牲池”,里面有两中小池,形成一个“品”字。一行古柏,一个品字,寓意“一品当朝”。整个郑氏宗祠可分为五进。前为师俭厅,次为中庭,三为有序堂,四为孝友堂即拜厅,五为寝室,正位供奉同居列祖神位。拜厅正悬“孝友堂”匾,左悬“会善钟”,右有“听训鼓”。这儿的钟鼓在当时是很有讲究的。“会膳钟”每天早上敲二十四下,全族人员同时起床;接着敲四下,同时梳洗;再敲八下,男女分成两队,到“师俭厅”来听家长训话。敲“听训鼓”即表示家长开始训话。全祠共有屋六十四间二弄,祠内元、明名人碑刻、匾额、楹联达三十多块(对)。“敕旌孝义宗祠”原为明进士张奕槐题;“孝义家”三个大字巨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书;“师俭”为翰林周伯温书……郑氏义门把大同理想追示融在家仪中,把有序、师俭列为治家的两大支柱。因为序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序则不乱,不乱则安”;俭能解决人与欲的关系,“师俭则无欲,无欲则廉”。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郑义门,已成为一个遥远的故事,那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历经三百多年的岁月沧桑,终于悄然隐退,藏入历史苍茫的暮霭。然而,它的存在与发展,在中华家族发展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家”,始终是中华民族心理积淀中最难释的情结,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发展流变的一方坐标。毋庸置疑,郑义门在这方坐标中走出了一段醒目的轨迹。它的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礼仪教化,映射着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儒家礼仪美德治家的功能样态。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曾经的江南第一家 <wbr> <wbr>郑义门古建筑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