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东方山弘化禅寺

标签:
佛学弘化禅寺寺名和尚唐宪宗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弘化禅寺位于湖北黄石市铁山区之东方山。东方山不很出名,至少名气比“大冶”要小很多,这个以出产高品质铁矿石闻名的地方,是近代张之洞办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但是,东方山其名来源却有独特之处,传说是因东方朔于此地游历、讲学、炼丹,后人遂名此山为东方。又有人认为是三国时期孙权设置武昌郡,以此山为武昌郡东界,故曰东方山。有八景“灵泉锡卓”、“仙履日喧”、“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牛懒卧”、“石船高撑”、“禅关月涌”、“道洞云亭”八景。
弘化禅寺居东方山山顶,属佛教禅宗之临济宗。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
年),马祖道一高足德聪和尚云游至此,见云树葱茏,岚光明烂,为之动容,遂结庐修炼。元和二年,唐宪宗李纯诏德聪参与朝廷法会,恩礼殊隆,嘉赐法名智印,赐紫衣金钵,为山寺题名“宝峰招提”,东方山佛名因之鹊起……自唐宪宗礼尊智印和尚以降,宋、元、明历代,均有皇帝召见寺院住持,御赐寺名,而几成传统:宋大中祥符九年(
1011 年),宋真宗赵恒召见住持解明和尚,御笔书赐寺名“宝宁”;元元贞二年( 1296
年),元成宗铁穆耳仿前朝皇帝例,召见二十世住持安山和尚,御笔书赐寺名“化禅”;明成化二年( 1466
年),明宪宗朱见琛召见二十九世住持古愚和尚,赐名大觉禅师,御笔书赐寺名“弘化”,可谓一朝天子一朝名。

明宪宗赐名,为今日仍在沿用的“弘化寺”名之发端,已历 539
年,其间因避乾隆皇帝弘历讳,改字“宏化”,后恢复“弘化”寺名。然皇帝亲书寺名,亦不能对寺院时兴时废之状况稍有改变,弘化寺亦复如是。唐武宗废佛,招提寺毁败,此后历代凡遇乱世,即遭破坏。清朝承平尚久,然几番毁于火灾。

弘化禅寺位於湖北省黄石市境内风景秀丽的东方山中。相传此山因汉代人奇人东方朔而得名。然真正使其名扬天下,被誉为「三楚第一山」,则要归於佛门香火。
西元八○四年,马祖道一大师高足德聪和尚,奉师命来湖北弘法,见此山雄奇秀丽,林木郁葱,百鸟和鸣,顿生恋慕,不忍离去。後知山名东方, 因师嘱中有「遇东方而止」,故在此山结庐而居。和尚佛学渊博、品德高尚,深受周围数县百姓爱戴。
西元八○六年,因地官吏推荐,唐宪宗宣召德聪和尚入京参与一次盛大法会,祈祷国泰民安及皇图巩固,获赐紫衣金钵。事毕,得宪宗垂询,因其精深博大的学识而受褒扬,亲赐法呈「智印」。次年夏,和尚回山。同年秋,宪宗派送一头铁牛赠和尚,并为其修建梵宇,御书赐名「宝峰招提」,从而使此寺成为当时鄂东南人梵主动之首。西元八一二年,和尚无疾坐化,宪宗闻後,伤悼不已,亲书一诗以示悼念。此後,寺中高僧辈出,屡受皇封。
西元一○一一年,宋真宗召见第八世解明和尚,御笔亲改寺名为「宝宁禅寺」。西元一○九六年元成宗召见第二十世安山和尚,钦赐佛经衣钵,御笔改题寺名为「化禅寺」。西元一四六六年,明宪宗又改寺名为「弘化禅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在三十世信岩和尚时,弘化禅寺在九县有田地,在大冶、阳新、鄂城三地拥有附属寺院一百多座,香火达於鼎盛,历代高僧中,三十六世佛子昙晦上人为新罗国王族人。上人佛学,深得禅宗三昧,又通晓几国语言文字,一直为明王室楚王父子所敬重。上人在山弘教十五年,与中外佛子交往频繁,为中朝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弘化禅寺历史上一直设有学塾,培养出大量栋梁之才及佛门高僧。据考,当大冶建县後,县内几乎百分之六十的进士、百分之七十的举人、百分之五十五的秀才;以及寺中历代方丈、各级执事同近邻数十处兰若中之高僧,皆从此学塾而出。学塾教师都是饱学硕儒,最低为「三甲进士」。
弘化禅寺曾经历了「三灾三火之厄」,但屡废屡兴,始终雄踞鄂东南佛刹之首。近代,因「文革」之难,寺院遭到严重破坏,文物、财产、田地等所遗无几。「文革」後,千年古刹基本恢复到万历年间之规模,又名符其实地成为鄂东南禅林首刹。
弘化禅寺整体布局缜密,回廊曲折,相互贯通,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等。寺内有重要的文物祖师舍利塔金塔顶, 镇寺之宝为宋初的沉香木祖师像。寺内有塔林,有塔约五十座,最重要的开山智印祖师塔。珍藏佛经三百馀部,有碑刻五十馀块。
弘化八景中的禅关月涌和灵泉锡卓,现今仍然留存。禅关月涌在弘化三门前,原是长约千米的峡谷。每临皓月当空之际,但见飞云横渡,月华如涌,若真若幻,如诗如画。伴以寺院颂经、木鱼,忽远忽近,偶尔宿鸟受扰,惊叫几声,更增加了空山幽谷的寂静。弘化祖师殿后檐有泉井,井台由汉白玉镶嵌,井口约
1 尺 5 ,井深 20 米 ,为寺内众僧饮水之源。《大冶县志》云“东方山井,一清一冷,不盈不涸”——山顶之上有这样一井泉水,其成因众说纷纭,《东方山山寺年谱》记载乃智印和尚为解饮水之需“卓锡凿地,异泉涌出”,概为该泉名号来源。
弘化禅寺高僧辈出,不胜枚举:开山祖师智印法师, 22 岁开山招提寺,被唐宪宗延请入朝参与法会, 29 岁涅。智印法师塔至今犹在,
1200 年来香火不断。宋有解明和尚住持寺院 ,
恢复真宗所题寺名“宝宁”。古愚和尚因恢复元末乱世损毁之“宝宁寺”,受明宪宗御题寺名“弘化”。新罗人昙晦禅师,于万历十八年投弘化寺安常法师,以外国和尚之身份在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寺院规模恢复,僧众香火重聚,弘化禅寺渐成鄂东佛教胜地。
前一篇:“闽刹之冠”----涌泉寺
后一篇:中国祖禅古刹----五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