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

(2015-04-01 09:37:59)
标签:

文化

保国寺

大殿

灵山寺

唐僖宗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保国寺历史悠久,创于东汉,建于唐代,兴于北宋,现存大殿即为北宋祥符六年(1013年)所重建,是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江南一绝的古建筑瑰宝。保国寺内殿宇古老素朴,园林绿树繁花,是一个罕见的文化、生态完美交融的旅游园区。它坐落在宁波市江北区灵山山腰,自南向北分布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和藏经楼,两侧有钟楼和鼓楼连接其他建筑,错落有致,大殿前有水池,池水清澈,四季不涸。寺内大殿为北宋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

灵山寺是保国寺的前身。保国寺位于的山叫灵山,相传在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和他的儿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此山。此山又名骠骑山。《四明谈助》记载“山之西,峰联,耸如马鞍,又名‘马鞍山’乃府治后镇山也”。“山以汉时骠骑将军张意隐居于此,又名骠骑山。山脉东南至夹田桥,东北直至鄞之江北岸青墩,为府治后托。”灵山鄮山共为鄞邑东外护。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
保国寺仙人桥
《吴越春秋》有记载:东汉时高级将领骠骑将军张意(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为汉代高级武官,正二品)还曾被派“以水军讨伐东瓯”(见《太平御览》引《东观汉纪》佚文)。他们死后,其宅舍便被建成了寺院,名为灵山寺。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保国寺模型,藏于天王殿中      寺院整体布局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分布,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净土池、大殿、法堂、藏经楼等,两侧有钟楼、鼓楼、僧房、客堂等建筑
现存的骠骑山、骠骑将军庙、骠基坪(保国寺东围墙外900平方米,古木参天)、骠骑井泉,足以说明人们对父子俩隐居于此的一种历史痕迹纪念。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845),诏毁佛寺。灵山寺被毁。会昌六年李炎死,李忱(宣宗)继位,大中元年(847)四月又恢复佛寺。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天王殿    现存天王殿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各间宽度不一,当心间宽5.80米,次间宽3.85米,梢间宽2.75米。当心间采用七檩附加前后廊的抬梁式构架,用四柱,彻上露明造,前后金柱间用七架梁。次间及梢间添加一中柱,并把七架梁换为两个三步梁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天王殿前东侧经

根据现在的考证,除了寺志,更应该获取最原始资料。《宋元四明六志》中的《宝庆四明志》和《延祐四明志》,对保国寺的建置定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其他资料又佐证了这一点。如与保国寺同时赐名的还有京城的“护国寺”。其中的历史情景在于:唐僖宗李儇(862—888)在咸通十四年(873)由宦官拥立即位,时年十二,佛法的力量一时难以重振,却遭遇灾旱连年,黄巢王仙芝等农民大起义屡屡爆发。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保国寺山门   现存山门为1988年移建的民宅大门
广明元年,唐僖宗正好18岁。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令唐僖宗胆战心惊之余,唐僖宗乞求突然获得一种潜在的护国力量,于是有意赐名“保国寺”。但雍正碑又有记载寺院恢复的时间“如从宋治平二年(1064),上溯二百十四年,应为唐李忱(宣宗)大中四年(850)。大家都知道,保国寺的开山鼻祖是可恭。可恭是国宁寺和尚,国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而可恭上长安兴复灵山寺之征决不是在广明元年当年完成的,当在广明元年之前,是广明元年九月才回到明州的。所以恢复建灵山寺应有一个历史过程,雍正碑的记载也是有道理的。可以这样说,可恭有意恢复灵山寺可从851年算起。至于可恭哪一年带上刺史的奏请,偕檀越许标等人,寻往长安,我们不得而知。他们途经关东(注:汉、唐定都在今陕西,称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时值关东大旱。可恭“跪诵莲典,未终,霖雨大澍,禾黍旆穗,民气获苏。有司奏状,遂得召见”。可恭以恢复灵山寺为请求,僖宗答应了,并要求可恭在长安弘福寺(唐僧玄奘取经归来之所,高僧宿集)讲五大部经,约有三个月之久,又讲诘朝纶章,法誉大振。于是唐僖宗非常高兴,敕“保国”之额并赐可恭紫衣袈裟一袭,允许其还山建寺。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时间段。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宁波保国寺大殿     大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故又称祥符殿。大殿原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修时,在前部和左右各添加两列柱子,并搭建下檐,后部受地形所限,仅添加一列柱子。这次重修后,大殿面阔七间(21.6米),进深六间(19.85米),外观上三面均呈现重檐的面貌,而后部仍为单檐,两侧的下檐在后部与围墙相遇后结束。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梁架(中三椽栿、平梁及蜀柱)    大殿建成比宋朝建筑专著《营造法式》刊行早90年,但其多种做法,与《营造法式》高度吻合,甚至为存世之孤例,如“蝉肚绰幕”构件。大殿天花装修集藻井、平棋、平暗于一身,在《营造法式》成书前的建筑中绝无仅有[6]。大殿虽仅三开间,但其室内空间的处理却极为高明,是中国木构建筑的优秀代表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内部全景     宋代原构当心间宽5.8米,次间宽3.05米,通面宽11.9米,进深13.36米,进深大于面宽。梁架结构为八架椽屋前三椽栿、中三椽栿、后乳栿用四柱。大殿的16根柱子全部为瓜棱柱,共有6种形式:拼合柱两种、包镶式、整木柱3/4带瓜棱、整木柱1/2带瓜棱、整木瓜棱柱。[8]瓜棱柱这种做法,既能节约木材,小材大用,又丰富了视觉效果

可恭回到明州的时间正好是唐广明元年秋九月。随后便“庀材鸠工,重新殿宇,营构有槐林之柱,罘罳绝布网之尘,巧夺公输,功侔造化。”而同年十一月黄巢起义军还是占领了长安,逼唐僖宗逃亡入蜀。“保国”两字最终没有给唐僖宗带来保佑。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前檐柱头铺作:七铺作双杪双下昂
嘉庆《寺志》序中写道 “此古寺志得之古石佛中,文多残缺,恐久而失。重加编辑……”,这些文字不足为信。倒是雍正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雍正碑记载:“宋明道间,中兴祖赐号德贤尊者,无可考核,不亦悲夫!”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净土池建于南宋,长13米,宽6米。池上的石栏杆有明崇祯二十二年御史颜鲸所题“一碧涵空”
德贤,究竟是何人?《寺志》认定为三学则全法师。翻阅《四明谈助》、《敬止录》记载:“开元寺(注:开元寺,即建于唐国宁寺旧址,位于城南五台、莲桥东。)僧则全,字叔平,世号“三学法师”。南湖竞推十大弟子,全首冠焉。”从灵山寺恢复重建成保国寺看,保国寺是唐国宁寺的从属院。开元寺僧则全“复过灵山,见寺已毁,扶手长叹,结茅不忍去。”“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辛亥(1011),来主寺事,弟德诚与徒众,募乡……鸠工庇材,山门大殿悉鼎新之。”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很多疑问依然存在。目前在疑问没有被打开之前,我们就认定三学则全是现存保国寺大殿的监造人。那么,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法堂现存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面阔七间(24.8米),进深六间(13.39米),单檐歇山顶。前檐及梁垫处使用斗栱,为出七参凤头昂式斗栱。前廊为船篷轩样式,轩梁作月梁式。东西楼均为两层小三间楼房。法堂在1920年供奉观音,故又称观音殿、大悲阁。[目前法堂用于展示保国寺大殿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义县奉国寺大殿、太原晋祠圣母殿、应县木塔等著名木构建筑的模型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法堂西侧楼房前檐
根据宋咸淳四明东湖沙门志磬撰《佛祖统纪》的记载:三学法师,名则全,字叔平,四明施氏,是延庆寺知礼门下高足,又称“南湖十大弟子之首”。则全法师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文僧,“旁通书史”、“尤善著述”,所述有《四明实录》。当时宁波的郡守郎简非常敬重他。假如让其入朝为官,则全才气凛然,“性直气刚,敢言人失”,可比汉朝的汲黯、唐朝的魏征和北宋当时的王元之。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藏经楼   藏经楼建于民国九年后,为硬山顶两层楼房,面阔五间(22.79米),进深16.41米,基址较法堂高7米多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藏经楼前檐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藏经楼后侧石雕

贯串着北宋一百多年中,有一个师徒相传、人才辈出的琴僧系统。他们始终在琴界有着重要地位。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琴道大肆兴起。 “鼓琴为天下第一”者,当属宫廷琴师朱文济。朱文济之后,北宋的琴家多为僧人。朱文济的得意门生就是京师的慧日大师夷中,夷中又将琴技传授给知白、义海,他们都是北宋颇具声望的琴僧。知白,何许人也?知白就是知礼的同门师弟慈云遵式,也就是是则全法师的师叔。三学则全法师首先是向其师叔慈云遵式学琴的。在知礼门下最得意弟子仁岳背叛师门后,知礼要求其门下高足走出山门,发扬山家之说。于是,三学则全来到越州,造访法华山义海大师。(义海、义全、义通可能是同辈师门,有待考证)则全尽得义海所传,终成义海的最为得意门生,琴僧系统中一代“琴门圣手”。义海坐寂后,则全整理完成北宋琴史上的著名专论《则全和尚节奏指法》。后来直接影响了来明州担任知府的著名词家周邦彦和后来吴文英的词学音律创作。但则全无论如何,更应该是一位建筑大师,因为他奇构巧筑,建造了保国寺大殿,成为印证宋《营造法式》的重要实例。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东侧山面斗栱及清代所加下檐
寺志记载,“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在大殿西建朝元阁,庆历年间(1041—1048)僧若冰在天王殿西南隅新建祖堂。”其中“若冰”应该说有误,则全法师有唯一的弟子叫“若水”,久依法师。虽说有误,恰恰对则全建保国寺大殿来说是一个证据。法师于庆历五年(1045)夏五月二十日,别众坐亡。法师弟子若水,立碣于延庆。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瓜棱柱及“蝉肚绰幕”构件
古刹以建筑闻名,是一个集代(骠骑井)、代(经幢)、代(无梁殿)、代(迎熏楼)、代(天王殿、观音殿钟楼鼓楼)、民国(藏经楼)等各时期的古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建筑恢宏壮观,内部藏品异常丰富。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

保国寺除了木结构建筑的一“奇”之外,另有一“奇”就是大殿的每个角落不见鸟雀筑巢、蜘丝悬梁,更见不到虫蛀蚁蚀。原来大殿的建筑材料中,有一种带刺激性香味的黄桧,散发出为禽虫所畏闻的气味。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特殊的建筑结构而产生的声波振动的风流驱逐了鸟雀虫类。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天王殿前东侧石碑
其他多为清代建筑。一九八三年迁入明代厅堂三间,一九八四年迁入唐代经幢两座,现在保国寺已成为一个拥有唐、宋、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木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一三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六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五幢建筑,东西轴线分别为钟楼、鼓楼、客堂等附属建设。保国寺现在已经成为一座没有僧人的寺院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天王殿前东侧经幢础石座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
天王殿前东侧经幢础石座雕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天王殿前东侧经幢础石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天王殿前西侧经幢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天王殿前西侧经幢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东侧次间藻井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阑额上的“七朱八白”彩画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藻井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佛坛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石柱础

没有僧人的寺院-----宁波保国寺大殿屋脊(西北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