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井多,好像缘于地质变化。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南诏政权在这儿修筑了惠历城,当地彝语为“水边之城”,汉语译为建水,就是因为境内河流众多而得名。到了明代,这儿却成了日渐干涸的坝子。好在水位普遍较高,人们为了生产、生活,纷纷打井。建水这儿本来就文风较盛,人们开挖水井也花样翻新,各种形状式样的水井,加上各种富有诗意的名字和传说,建水的水井出了名。
“市井”这个名词古已有之,说明要成市,必须要有供百姓共汲的井。尽管古代统治者和一些自命风雅的文人把“市井”贬得粗俗鄙陋不已,但水是每天要喝的。古诗源开篇第一首“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辛勤劳动换来自给自足,有吃有喝,这就是皇帝老子都管不着的神仙日子了。
建水可谓古井博物馆。在建水的古老街巷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古井的身影。要在城区寻找古井,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只要沿着古巷里人们担水时留在地上的水滴走,总能找到一口口古井。
建水古城古井众多,形状各异,构成一道独特风景
建水的很多古井都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水井,当数东城门外的醴泉。井旁的一块石碑记载,此处“旧有醴泉,素称东井,考其由来,自元迄今,载在志书。”另一块碑文称:“东井创自建城之初,载在郡志,名曰醴泉,俗名水井殿。重修于嘉靖十四年,复修于康熙年间。”由此可见,此井已有700多年历史了。醴泉井栏高约60厘米,圆形,口径90厘米,用两块巨石凿成半圆弧形井圈,合拢成圆筒状,接口处凿出槽,熔生铁灌入锁定,十分牢固,可见建水人爱井有方。
建水人代代与古井为邻
建水最多时曾有过多少口水井,没法统计。“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描述的是建水最著名的六大古井。其中醴泉又名东井,开凿于元代1271年,即今740多年。据《礼记.礼运》载:“天降甘露,地出醴泉”,“醴泉”之名出于此。井坐落于东正路太史巷北侧,据乾隆《重修东井碑》载:“东井创于建城之初,载于《郡志》曰‘醴泉’,俗名‘水井殿’,出水旺盛,味甘洌”。



大板井“水味之美,冠甲全滇”,有“滇南第一井”之说。在《云南通志》里对它的水味是这样描述的:“水洁味甘,供全城之饮。”用大板井开水泡茶,茶水清亮不发黄,闻起来清香四溢,喝起来唇齿馨香;因为大板井水挑回家放在瓦缸中可长期备用,时间再长也不会变味,还因为用大板井水做古城人爱吃的豆腐,其质鲜嫩口感香酥,用它榨云南特产米线,则精细滑软。建水的烧豆腐、凉米线之所以能成为滇南有名的风味小食而吸引八方游客,全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甘美的西门大板井的水

最有名的古井是溥博泉和渊泉,其名出自《中庸》:“溥博渊,而时出之”,俗称大板井和小板井,它们位于建水西门,因此板井的水被建水人称为西门水。大板井建于明洪武初年,故民间有“先圈大板井,后建临安城”之说。因“水味之美,甲冠全滇”故有“滇南第一井”的美称。明代陈文修《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记载:“其泉清洁无卤而甘,日汲不竭,以之酿酒,味胜他泉。”西门水是建水人的最爱,泡茶、做豆腐、酿酒,建水人离不开西门水,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喝水只喝西门水。在大街小巷常见到开水房或茶馆都标明“西门水”,时不时会听到卖西门水的吆喝声。大板井也是城区口径最大的水井,直径有3余米,井栏由6块石板间以6根石柱镶嵌而成。

建水人喝茶,一定要用西门井水。中国传统社会,茶与酒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饮茶和酿酒,都离不开好水。在各种水之中,井水往往以其甘美清洌和易于取用,成为泡茶、酿酒的佳水。建水人充分地享用着井水的甘美。每天清晨和傍晚,人们都忙着到井边取水,有牛车马车,有三轮车人力车,有汽车自行车,当然,更多的是肩挑手提。一如前人记载的“其泉清冽,较各处之水为美,城中人汲取甚众。”古城人喜欢用铜壶煮的西门井水泡茶喝,否则就不认为是好茶,这种生活习性一直保存至今。
小板井,坐落于西城外小节处,俗称“小节井”。因“井水甘洌,四时不绝”(《云南通志》),水质、水味与大板井(溥博泉)相似,但水温却比溥博泉低,因而有“小节井前喝凉水,一点一滴凉心头”之说,被列为建水凉水井之首。
朱家花园水井与众不同,不仅井内的水从不干竭,更妙的是它的水位始终比地面高,当年朱家人将它视为“财源”。因为她的水位极高。无需吊桶,伸手即可触及水面。井缘上有个小洞,据说水位最高的时候,井水就会从小洞溢出,在院中的四个角落流淌,也称“财源滚滚”。传说朱家之所以财源滚滚,与这口井的风水也是很有关的,因为水位高,所以才会财源广进。
除了六大井外,建水还有许多没有名字的古井,式样也有一眼、双眼、三眼、四眼等。
中国的祭井风俗由来已久,远古时候就有“微作五祀”的记载。“微者,殷王八世孙。五祀,谓门、户及井、灶、中霤”。汉代班固所撰《白虎通义》中也有记载,“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霤也。所以祭何?人之所出入所饮食,故为神而祭之。”门、户、井、灶、中霤(土地)都是事关人类繁衍生息的事物,所以均被古人列为祭祀的对象。按照阴阳五行说,冬属水。冬日里万物伏藏,而井恰是水藏地中的形象,因此冬祭井便成为古代风俗之一。
建水人爱井,不仅为井构筑井台,修筑排除污水的水沟,以便保持水井的清洁与卫生,还形成了众多用井汲水的习俗,比如不能往里丢脏物,不能在井前说脏话等。建水的很多井边都设有小神龛,在一口四眼井前,建有一座“水晶宫”,供奉有关的水神。在古时人们的观念中,有水的地方,都有龙,而龙是住在水晶宫中的。人们居家建房,也多喜欢在井边。
没有水,一个地方也许就没有灵魂。但在建水,对古井水的喜爱,已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慢慢演变为一种性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