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男根圣地位于重庆綦江西南方向的莽莽群山深处名叫中峰镇的地方,中峰镇有一条风景如画,且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清溪河,清溪河旁有一个叫灵应岩的地方,灵应岩称之为岩,其实是一座陡峭绝壁的山峰,由重庆通往贵州的一条古驿道打灵应岩穿过,是古人通商的必经之道。古驿道的两旁举目所及皆是一对对的“桅子”。

藏民性崇拜
在中峰镇灵应岩的一条小河沟里,立着5000余根刻在石壁上或林立于道旁的石“桅子”。这些石“桅子”被当地人看成是男性生殖器顶礼膜拜。
“桅子”指的就是男性生殖器。这里的桅子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用石头雕刻立在栈道边,其二是刻在悬崖绝壁上,表现形式为写实和写意两种,局部描绘细致入微。写意者寥寥数笔便将男根勾勒出来,把男根的阳刚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传神逼真。
藏民性崇拜
从前来灵应寺烧香立桅的人络绎不绝,立下桅子求子升宫,求福乞寿,有子女为父母立,父母为子女立,有亲朋好友互相立,还有妻子为丈夫立,祈愿各异。
许多桅子上都镌刻着小字,其中一根两米多长的桅子上“咸丰九年二月十九日敬立”的字样清晰可读,另一根已被泥土淹埋了,如今才重见天日的桅子上镌刻着‘求子卫家园’5个字。这些存留的桅子以明清为主,咸丰年间居多,也有民国时期立下的。

据说,那时候,桅子沿着古栈道两旁立的密密麻麻,望不到边,没有了立桅的地方,人们就在悬崖壁上凿,清溪河两岸绵延近30公里,鼎盛时期总数多达60002
余根,气势辉弘,十分雄奇壮观。这里的人也把男根当成图腾的吉祥物,世代膜拜,世代相传。”这一习俗始于秦汉时期,綦江地处渝州南大门,战事频繁,“寡妇村”时常出现。妇女们为了乞求多产男丁,便在山冈上立下三四米高的石“桅子”。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中期。

这里的桅子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用石头雕刻立在栈道边;其二是刻在悬崖绝壁上的,表现形式为写实和写意两种,写实者将男性生殖器表现得惟妙惟肖,局部描绘细致入微,有的甚至连男根勃起时的青筋亦依稀可辨;写意者寥寥数笔便将男根勾勒出来,把男根的阳刚之美表现得传神逼真。

我国出土的一些表现男性生殖器的文物,大都为模拟物、象征物,和一些象征的花纹和突出男根的图画符号,比如以鸟纹象征男根等。灵应岩这种直接描绘男根图画的实属罕见,尤其是威立在男根圣地的“宝剑”,更成为专家们争议的焦点。





“男根圣地”为何会出现这种“宝剑”呢?
有人认为它们是“圣地”的守护神,专为驱邪而设;有人说描绘的是男女交合的情景;有人说体现的是男人的阳刚之美;也有人认为,这种镌刻者是老年男子所为,是为老来求子。
亚洲性学联合会专家现场考察后,将这种在国内首次发现的“宝剑”命名为“东方十字架”,直观地传达了性交的场景,是一种性交崇拜。“十”字的一竖代表男根,一横则代表女阴,二者交叉则意味着交合之意,比单纯的桅子又多了一层意义。这些宝剑与西方的十字架一样,都是一种性交崇拜。古人也自知单有桅子是生不出儿子来的,为此,在男根圣地中也留有女阴的地位,是对女阴在生命繁衍中的地位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另一奇观更为一绝,清溪河沿岸有一种被称作“阴阳合”的纯自然地形:如果从高处观看,这条河流实像女性的生殖器——弯曲形成象形文字“U”字形。而在“U”字河的中心,是一条巨大的酷似男性生殖器的山梁,后者直插入“U”字形的河中心……在广袤的天幕下,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阴阳交合图”。当地人传说,在清溪河流域“阴阳合”河段求愿,不但“求子”十分灵验,而且“求官”、“求财”、“求寿”也很应验。

僰人南迁后,由于他们对居住在清溪河流域的汉族人影响很深,生殖崇拜习俗因此流传下来。明清至解放前夕,来清溪河边立桅祈愿的人络绎不绝。除了綦江本地人,巴南和贵州习水等地都有人来清溪河流域立桅求愿。到现在,当地的村民仍然沿袭着这种图腾崇拜方式,只不过没有人再立石头桅子,改为木质桅子。当地村民说,只要哪家有人结婚,新婚夫妇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去清溪河边朝拜,想生儿子的就去拜“桅子”,想生女儿的就去拜“阴阳合”。





生殖图腾是战争的产物,是母系社会结束的标志,也是旧时重男轻女社会现象的实证,它以其雄壮、罕见、奇特而闻名于全球,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价值。清溪河流域的男根图腾群雕规模巨大,世所罕见,它既具有原始性,又具有惟一性,也是全国汉族聚居地区惟一的生殖崇拜文化遗址,是集上千年生殖崇拜文化之大成的产物。
这个景点是此次春节贵州之行计划景点,特意安排回程走重庆方向(本想到蜀南游览),可是到了綦江县后,才发现当地人很少知道,到中峰镇后只有少数年长者才知道,如果没有他们带领你则无法找到。这是一处独特的景观、珍贵的历史遗产、中国性文化圣地,值得珍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