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

(2014-08-27 10:08:39)
标签:

文化

题联

楹联

泰山

泰山石刻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

       在泰山石刻景观的构成中,楹联发挥了画龙点睛、无可替代的作用。它镌刻于寺庙道观,亭台楼阁,描绘泰山风光雄伟、变幻万千;感叹寺庙巍峨、神祉灵奇;仰慕先贤,泰山北斗、高山仰止。虽着墨不多,但浓缩景观特色,言短意长,文雅风流。    

       岱庙坊是瞻仰岱庙的前奏。石坊体量大,雕工精。正面为清施天裔题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坊阴镌刻清赵祥星题联:“为众岳之统宗,万国俱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掭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于京。”开宗明义,一下把一个不同凡响、大气凛然的泰山全景推到游人眼前,让人油然而生肃穆崇敬之情。    

       玉皇阁坊,清冯光宿题“庙貌巍峨威镇千山灵佑,神光普遍恩敷万国咸宁”坊联,极赞泰山神灵之无边法力。徐元圭吕祖洞题联“五夜慧灯山送月,四时清籁水吟风”,意境幽远,一派仙风道骨。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泰山红门楹联:人间灵应无双地;天下威严第一山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红门宫  万壑泉声沉宝磬;千峰云影护禅关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泰山孔登岩 为泰山最高处孔子遗迹   孔子在临去世之前,唱出了这样一首歌:“泰山其颓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泰山就要倾倒了,梁柱就要折断了,哲人就要像野草一样枯萎了)这是孔子唱出的最后一首悲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孔子登临处

       红门孔子登临处明罗洪先题联“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把孔子与帝王摆在了同样的位置和高度上。天阶坊明高应芳题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捧给人们的是一座无可匹配的神山。红门宫坊联“万壑泉声沉宝磬,千峰云影护禅关”,在泉声云影中找到了与佛法相通之处。斗母宫听泉山房联“群崖乱立山无序,一水长镌石有声”,在一与多、形与声、有与无、动与静中品味出艺术三昧。    


泰山经石峪高山流水亭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

       经石峪高山流水亭,明钱岱“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题联、文陆“晒经石上传心诀,无字碑中写太虚”题联,挖掘、深化了泰山石刻的美韵。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壶天阁楹联

     壶天阁,清廷鏴“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题联,是激励,是鼓舞。指引游人不要半途而废,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清崔映辰“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人翠微”,关心的是风景,把人们引人的是壶天仙境。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中天门坊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中天门又叫二天门,是泰山的三大天门之一,位于黄岘岭脊的峰顶,海拔847

        现在人们看到的中天门坊,已经不是历史上的牌坊,但坊联“风定天门悬日月,雨收石角挂虹霓”却分明向人们展示了雨后泰山的绚丽奇景。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泰山云步桥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云步桥观瀑亭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云步桥瀑布

       云步桥观瀑亭石柱上楹联密布。清种蔗老圃题联“且依石槛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让人看到一个文人雅士的诗意流连。如果说刘先登的“曲径通幽处,连天到海隅”,写得还有些“大而空”的话,那么段友兰的“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人青冥端”,就虚实结合,远景、近景尽收眼底了。而刘振声“风尘奔走历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刘光照“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销沉”就多了些人生的况味。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泰山五松亭

       五松亭,清恭曾题联“山水有缘供啸傲,岱云无意任留连”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异曲同工之妙。十八盘萧培元“睥睨千峰下临无地,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摩崖题联,意境开阔,是一种浪漫情怀。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

雄踞十八盘之上的南天门
泰山石刻中的楹联艺术在天街上看南天门

       南天门“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联刻,位置显要,意境天高地阔,与泰山南天门的地位相匹配。孔子庙,清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巧为因借,天衣无缝。宋摩崖题联“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是自孔子开始,登上泰山后的共同感受。但内心深处的那份自豪与骄傲,只有玉皇顶那幅楹联——“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才能说得出,才能说得透彻。    

       岱麓普照寺、五贤祠至西溪无极庙一带,也是石刻楹联密集之地。西溪石亭面对黑龙潭,清玉构题写“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寓理于景,玩之有昧。普照寺筛月亭四柱皆联。清东野崇阶“曲径云深宜种竹,空亭月朗正当楼”,刻画了一幅怡人美景,此其一。徐宗干“引泉种竹开三迳,援释归儒近五贤”,却是一种不易达到的人生的境界,此其二。沈毓寅“收拾岚光归四照,招邀明月得三分”,此其三。王青藜“高筑两椽先得月,不安四壁怕遮山”把一个筛月亭写得活灵活现,景中含情,此其四。五贤祠洗心亭也是环刻楹联:清周桐“秋月清光凝碧涧,春风余韵满烟萝”诗联,是此地风景的写照;蒋大庆“艮止坎流会心不远,言坊行表即目可寻”,告诫人们在身边就有风景、就有为人的师表;贾培荣“真山水不须图画,大圣贤皆自奋兴”,取的仍是“高山仰止”之意;金棨“云过峰头流墨气,水来祠畔度书声”诗情画意,在无言的遗迹中听到了来自时光彼岸的声音。原来历史也是可以来对话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孔子与泰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