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又名黎州,旧为雅、康、宁三属交通枢纽,是原茶马古道和南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自古即为经边重镇,地势险峻,扼古驿道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屯军重镇。清溪历为旧州、县治地,设治时间长达1346年。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由邛州分置登州,新置汉源县,州、县并治清溪。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雅州升府,改黎大所置清溪县(以城东西溪水清澈可鉴故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清溪县与贵州省青溪县同音,复改为汉源县。解放后,1950年县治迁九襄,1952年迁富林至今。

据《清溪县志》记载,这里是汉武侯的置军旧垒。为确保清溪县城的安全,唐代的韦臬、李德裕先后于此增置三堡,至五代王建置城,故名王建城。如今旧城已毁,但城外的3处古堡废迹仍然可见,城尾仍有两户农家居住
百年前的汉源清溪古镇全貌的照片。这个有着美丽名字的小城坐落在一个山间平坝上,城四周有逶迤的城墙,城墙上的雉堞历历可数
清溪古时又称“风城”。古民谚云:清风雅雨建昌月。“清风”即指清溪的风。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清溪独特的气候类型,每年冬春季节,大风将至,站在泥巴山顶眺望,大风以排山倒海之势顺山而是下,直扑清溪城,霎时飞沙走石,路人不敢逆风而行,只能背风逃窜。整个冬春午后,天天如此
乃名符其实的“风城”。

清溪古镇城墙之内有纵横的阡陌,有鳞次栉比的屋宇,有屋舍俨然的书院。这个书院叫崃山书院,建于1824年,当年曾盛极一时
雄踞大相岭,虎视大渡河。在古代,清溪是四川的重要交通枢纽。当时的牦牛道、沈黎道、清嘉道交汇于此
“清风雅雨建昌月”,清溪风,雅安雨,西昌月,是川滇古道上的三大特色。如今,雅安和西昌已迈入现代化城市行列,而清溪仍古貌依稀,古风犹存。据点校出版清代乾隆版《雅州府志》的文史专家曹宏老先生考证,清溪古城为全国仅存的唐代唯一州城,比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约早600年
清溪北接雅安,南连西昌,东临峨眉,西通康藏。南方丝绸路,悠悠数千年,黎州重城,清溪风韵,因而自秦汉以来,无论郡、州、县、所,各类建制,均设于此,更因其间数道泉水,潺潺涓涓,清扬宛兮,故名清溪。
清溪古城为汉代始建,历代扩修,唐时已具规模,清时最为完美:城外四围,均有城河,东、南、西三面,天然成堑,城内有九街十八巷,南北走向的大街为主街,其余副之,并有小巷相连,互通互融,城南设县衙,为知县为公断案场所,城东设文庙与学署,文庙为古学子修学之地,学署是督学住地,管理读书之人;因为地理缘故,外来客商一般由北门而入,当地居民则较多从南门入城,因此,朝廷在南北两城门处设有营盘,为驻军之所,管理城门,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溪城,主要还是用于军事;最近,人们在城南发现一石碑,文字因年代久远,笔画了了,虽有些模糊,但深刻的勾划之间,却还是让人清楚辨析出,确有"大将军姜维"等字,正好可作鉴别。
在清溪古城,保护最好的当数文庙。绿树成荫的文庙,是四川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木结构建筑之一。
庙内有斗拱重檐、琉璃碧瓦的大成殿,冠戴般的棂星门,有滴水桥、泮池、礼乐亭等设施,还有千年紫荆、百年丹桂、古铜香炉
清溪文庙始建于清朝嘉庆四年(公元1800年),几经兴废,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全部落成,共三进院落,总面积5145平方米,费银22300两白银
在建文庙前,这里是远近有名的玉渊书院。玉渊书院建于南宋开禧元年(公元前205年),收汉、番、夷子弟入学,为雅州境内最早学院,仅比朱熹建白鹿洞书院晚26年


此神兽应该有讲究,但不知为何物

棂星门
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棂星门,这座四柱三间三层的石牌坊,坊身布满浮雕,坊顶有4根龙缠冲天柱,全是镂空雕龙,精妙无比,全国罕见。浮雕图案中状元打马游街图特别有趣,状元固然喜气洋洋,百官也形态各俱,惟妙惟肖
清溪的天然护城河风采依旧,北门还依稀有古城的韵味,幽长阴暗的甬道,高耸威严的城墙,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古街与文庙,文庙固然因为人们对知识、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依旧当年情,冠戴般的灵星门,雕刻着精妙的图案,最有趣的是状元打马游街图,状元固然喜气洋洋,百官也形态各具,惟妙惟肖。千年紫荆,百年丹桂,古铜香炉,孔圣人位,似乎告诉人们,自古以来,孔孟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老街却格外意趣,街道固然有了些变化,但房屋依然,古风犹存,巧妙的四合院,重重叠叠,进出之间,眼花缭乱,让人难以捉摸,偶而垂下的檐角,多姿多彩,精致灵巧,暗叹古人的匠心独运,而更让人瞠目结舌、怦然心动的风景却是那些高梁斗拱下附着的那一簇簇澄黄如金的玉米,在暖和阳光下的泛起点点晶莹,多么让人动情。这古老的街道,正在诉说古代南方丝绸路上的绮丽风光与奇异民俗,一切似乎神奇如梦,却又质朴自然,那早已远去的马蹄与驼铃,虽已是阔别的故事,却总在人们的脑海里荡漾、萦绕。
参天古树
北门外还有一座武侯祠,据载始建于三国时期,相传由大将军姜维,为缅怀丞相诸葛武侯亲自督造,后历代维修。在千百年的变幻中,虽然已经残破颓废,但在苍茫凄凉之间,似乎恰似风雨中摇摆的古灯,虽微茫而不灭,让人自然想起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令人肃然起敬!
清溪在古时以清风著称,古人曾有"清风雅雨建昌月"之语,一年四季,清风不断。冬季里尘土飞扬时,自有黄沙欲横天的感觉,然而在炎热的夏秋季节,清风徐来,却清凉无边,不失避暑胜地。
北城门(武安门)
也是四个城门中仅存的一个。当年的城基本上都是有围墙的,人们只准从周边四个城门出入,既防匪患,又便于人口管理。直到抗战时期,国内大部分的县城还都是这种格局
远在盛唐时代,清溪就是著名的贡椒之乡,相传唐三藏西天取经,途经建黎,随手将宝杖插在地上,而后竟长出树苗,清溪人精心培育出花椒,并成为历代宫廷的贡椒,清溪也就成了著名的贡椒之乡。花椒免贡碑,现存于建黎乡乡政府,刻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是当时清溪知事查悉收椒役吏,历年借收贡椒,苛扰舞弊,用禀报上司豁免,树此碑以立信。2001年12月汉源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2005年7月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