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愚
若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4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2014-01-09 15:52:14)
标签:

北京

根源

王府

总部

我国

文化

分类: 岁月留痕

雍亲王府即雍和宫,在明代位于太保街,北京城东北角。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将雍亲王府改为行宫,赐此王府名为“雍和”,亲王府作为行宫改称“雍和宫”,便列入“龙潜禁地”。“雍和宫”一名也沿用至今。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雍和宫建造时间:康熙年间    建造地点:明代太保街,今北二环雍和宫桥南侧
始王:胤禛(即雍正)       末王:胤禛(即雍正)
著名人物:雍正、乾隆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作为明末太监们的官房,规制很低,只比老百姓的民房稍高一些,灰瓦的屋顶和简陋的庭院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地为皇子胤禛修建了一座府邸,它就是雍和宫的前身。胤禛因生母吴雅氏是宫女,所以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20岁时受封爵号“多罗贝勒”。清代宗藩爵号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六级。贝勒这个爵位并不显贵。所以仅仅是沿用了明代的官房,并加以符合清代规制的改建。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晋封“和硕雍亲王”。“亲王”是皇帝近支亲脉,他的旧宅也改头换面,声势、规模都大大扩展。而且将正门、正殿、寝殿的屋瓦都换成绿色琉璃瓦。雍亲王胤禛是康熙第四子,所以雍亲王府也称为四爷府。28年后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承继帝位,年号雍正(1723-1735年在位),是为清世宗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早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皇子胤禛从“多罗贝勒”被晋升为“和硕雍亲王”时,就已经进入了其残暴统治的开端。当时,康熙众多皇子间的角逐已达到你死我活的阶段。胤禛因母亲地位低下,所以表面上不参与皇位争夺,暗地里却在策划阴谋,加紧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林高手,训练精干特工,打造了一支四处获取情报、铲除异己的特务组织。传说,在康熙病危的弥留之际,胤禛正是依仗其特务机关侦知内情,乘机篡改遗诏,最终夺嫡成功,篡夺帝位,登上大宝。胤禛最终能以处于弱势的政治力量在夺储斗争中取胜,完全依靠他在雍亲王府中精心筹建的“粘杆处”特务情报组织。所谓的“粘杆处”在雍正即位后成为一个公开的情报组织,它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雍正即位后,特务机关无孔不入地监察和控制着所有官员。雍亲王府里那些训练有素的特务仍在到处活动和刺探情报,让雍正的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全面掌控整个国家。雍正朝官员的清廉想必也与此密切相关。
雍正的各种荒诞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往往被刻画成一个谋略盖世的阴谋家,手下控制着一大群使用杀人利器“血滴子”的侠客,能取敌人的首级于千里之外。直至清末民初,关于雍正生平与特务机构的小说仍然盛行,“血滴子”直到今天还是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词汇,意义更是扩展为阴谋、专制、铁腕、暴力的象征。这一切有它真实存在的历史根源,那就是当年设在森严的雍王府中的特务机关的总部。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雍正迁入紫禁城后,闲置的王府一半辟作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修行的僧院,另半留作行宫。雍正三年(1725年),行宫失火被焚后,剩余的一半改名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但却仍继续着情报工作。
雍亲王府的建筑是皇宫的缩小,大小殿宇、连房及东书院内各建筑,总共有1200间以上。原来分为正路天王殿、雍和宫、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之外,还有东书院,平安居、如意室、太和斋,以及海棠院、花园等处。说明当时这里曾有花园。上述可知雍亲王府花园概观。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1735年,雍正帝暴卒,弘历继承帝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帝鉴于雍正登基前在雍和宫居住30年,所以梓宫供奉在雍正帝生前寝殿“永佑殿”。移棺前,经昼夜赶工,昭泰门、雍和门、雍和宫正殿、永佑殿、法轮殿等处均改为黄色琉璃瓦。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说,黄色代表中央方位和至尊之义。我国自宋代起,皇宫的殿顶就多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雍和宫的墙垣涂成红色,因为红色在我国民俗中,历来是吉祥、喜庆的标志,并含有庄严、幸福的意义,在建筑色彩上也属最高等级。雍和宫与皇宫的规格相同,这就是它黄瓦红墙的原因。以后,雍正帝移葬清西陵,永佑殿改名“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院改为喇嘛庙。乾隆帝之所以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正如他在《喇嘛说》碑文中所述:“盖因蒙古奉佛,最信喇嘛教,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并以喇嘛教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正因如此,雍和宫在神御殿供奉雍正皇帝的影像,使寺院具有奉佛和供奉清帝祖先的双重职能。此后,乾隆皇帝大兴土木,增建许多寺庙殿堂,从而使雍和宫规模宏伟,巍峨壮观。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在征询三世章嘉活佛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这里成为皇家寺院,俗称喇嘛庙,也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由于雍和宫的前身为王府,所以它的建筑格局异于其它的寺庙,宛若一座简缩了的王宫。宫门面南,由南至北在长约480米的中轴线上,排列着牌楼、昭泰门、天王殿、雍和宫大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楼等殿堂楼阁。宫东西宽近120米,在主要建筑的两翼,两两对称地建有钟鼓楼和碑亭、密宗殿和讲经殿、数学殿和药师殿、班禅楼和戒台楼、照佛楼和雅木达嘎楼、永康阁和延绥阁,以及东、西顺山楼,东、西配殿。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北京的王府之雍亲王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