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朴园

标签:
花木原名精神家园工程银元文化 |
分类: 岁月留痕 |
朴园民国年间园址原为荒地,后为汪兆铭购得,建造宅园。这座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园子,如今已然成为苏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地,文化守望者的精神家园。
朴园不似苏州的古典园林,主人非富即贵,却也不乏传奇色彩。在苏州民间,甚至还曾有这样的传说:“它是汪精卫为其夫人陈璧君置办的寓所。”只是,虽然汪精卫原名汪兆铭,与朴园的主人同名同姓,可这处老宅院却跟其并无密切关系。那么,号称当年用10万银元建成的朴园,到底谁才是它的建造者呢?
这位汪兆铭在上海滩做禽蛋生意颇有起色之后,便想在家乡苏州造房子,买了块位于桃花庵东侧的地就开工了。造朴园是个浩大的工程,1929年开工至1932年才完工。汪兆铭虽然是位商人却又颇有些人文情怀,对园子的打造很是费了番心力。他当年留下的4幢建筑都采用了民国风格,但在局部却又悄然融进明清建筑元素,比如花窗和隔断。园子更是体现了苏州山水园林的布局精巧。
该园为近代仿古宅园,建于民国22年,园在宅东部,属洞庭东山席氏。建成后的朴园历经风雨飘摇,在解放前还曾经被日伪政权使用过。苏州沦陷期间,先后被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伪师长徐朴诚占为公馆。抗日战争胜利后归吴县县政府使用。
解放后,为苏州市委机关所在地。1966年秋后,园荒芜。1975年园东南部枇杷林及原有假山花树或移或毁,改建市档案馆四层大楼。1978年整修花园剩余部分,重建山亭,修治假山水池,种植花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