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2013-12-20 15:16:00)
标签:

华顶还

石上刻

方四

铜印

翠玉

文化

分类: 美景美图
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普陀山以“海天佛国”享誉海内外,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该寺因山制宜,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味,为其他禅林所少见。
慧济寺深藏于森林之中,幽静称绝,登高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寺宇依山势而建,殿阁楼堂,雕梁画栋,布局别致,周围古木异卉众多。植物学家钟观光1930年于后门左侧发现“鹅耳枥”一株,定名“普陀鹅耳枥”,为世界珍稀树种。寺后坡下还有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新姜子术。由此向南走,有一条往法雨禅寺的山路。途中可以看到许多石刻,但有些已模糊不清了。刻在云扶岩上的“海天佛国”这四个大字比较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慧济寺位于浙江省普陀山之佛顶山(又称“白华顶”、“菩萨顶”)右上方,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最早时仅有石亭,明朝僧人慧圆始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1783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与普济、法雨共称“普陀山三大禅寺”。
由法雨寺到慧济寺需经香云路,全程有石级1088层,约二华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慧济寺住持文正,东监院庆禅募资砌石而成,路旁又设铁栏杆。一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沁人心脾。路西的青玉涧,自山巅至山麓,一带飘流,淙淙汨汨之声,时有所闻。过香云亭向前,有略呈方形巨矗立路侧,垂面上镌数尺见方四个大字:“海天佛国”,为明朝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海天佛国”石上又叠一石,状如巨钟,高插青冥。石上有摩崖题刻“云扶石”三字。云扶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日积月累,清冽不腐。
在香云路中段的拐湾处,有方形巨岩矗立路侧,岩面“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将候继光手笔。每个字约一米见方,它十分贴切地概括了普陀风光的特点,后来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称。在海天佛国崖上又叠一石,高插云海,险而且玄,石上刻着“云扶石”三字。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日积月累,清冽不腐。海天佛国崖周围多老杆矮松,虬枝横卧,多有黄山古松韵味。慧济寺占地面积二十馀亩,建筑面积五千五百平方米,布局不规则,颇具江南园林特色。该寺山门简朴,上书“慧济禅寺”。天王殿与普陀山其它寺院不同,系硬山建筑。主殿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边侍立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十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像。大雄宝殿屋顶全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阳光下映出万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寺内现存御印三枚,其中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赐金印一枚,印文是“敕建南海普陀名山观音宝印”,嘉庆元年(1796年)赐翠玉印一枚,印文是“南海普陀佛顶观音大士宝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赐铜印一枚,印文为“敕建南海普陀禅寺观音宝印”。
慧济寺后门左侧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普陀鹅耳枥”。该树从地表处分两杈并列长出,在一丈多高处又分两杈,往上再有规律地一分为二,故又称“夫妻树”。这棵树是二百多年前由缅甸僧人到普陀山朝拜时携来,为世界稀有植物。1932年经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认为是一新树种,定名为“普陀鹅耳枥”,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另有被誉为“佛光树”的新姜子木,也是稀有树种,好似一个报春的使者,每当春天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大士圣诞之日,它的嫩梢枝叶就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为佛国增光添彩。
佛顶山是普陀山最高处,晴天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遇山雨欲来,则白雾围绕山腰,渐至混蒙,云扶石都如青帆一片,出没云涛,充满诗意。历来有“不上佛顶,等于未到普陀”之说。华顶还可看到罕见的海市蜃楼和佛光。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大禅寺之慧济禅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