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承德一带的北部,有一片辽阔的牧场——塞罕坝。1681年春,平定三藩已稳操胜券,康熙出塞第二次北巡。此时,娴熟弓马的八旗子弟逐渐骄逸自安,战斗力衰退。年轻的康熙皇帝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这片辽阔的牧场上设立一处皇家猎苑,一为敦促习武,使武备得以加强;二为绥(sui)远,结好蒙古王公首领。
避暑山庄正宫楠木殿
康熙皇帝用这片牧场,设置了环周1300余华里的木兰围场。木兰围场建立后,康熙皇帝几乎每年都要出塞经过承德一带,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狝(xian)大典。场面相当威武壮观,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训练活动,在部伍、行阵、号令、纪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也是蒙古各部王公贵族聚集的时刻,清帝利用这个机会结好各部落上层人物。

清朝史学家一语道破:本朝抚绥蒙古之典,以木兰秋狝为最盛。”
清帝木兰行围,清朝的最高权利机构也随之移到塞外。皇帝要照常批阅奏章、发布旨意,随同出巡的官员要照常处理日常军政事务。再说木兰行围不是偶尔的一次出巡,而是定期举行的盛典。同时,帝后们需要在塞外避暑。因此,修建行宫已是十分必要的了。

丽正门前的雄狮


丽正门

丽正门下马碑
康熙皇帝修建的第一座行宫,选择在今承德市郊滦河镇。(约建于1701年)这时候的承德市区还是一片牧场。牧场上座落这一个小小的村落——热河上营。康熙来到这里之后,只见棒槌山峙立东方,万壑松林覆盖着山岗,牧场上热泉喷涌,草木繁茂。离京师又近,奏章朝发夕至,与宫中无异,当即决定在这里修建行宫。1703年,康熙皇帝开始在这里着手建立热河行宫。1708年初步建成。1711年,康熙皇帝浓墨重笔,题下“避暑山庄”四个大字,悬于内午门。
正宫内午门
避暑山庄烟雨楼
他还精心地确定了避暑山庄36景,为每一景题了诗。这36景是: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流喧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就这样,避暑山庄于18世纪中叶,崛起于塞外热河边的牧场上,它成为清帝建于塞外的一系列行宫的中心行宫,成为木兰行围的大本营,成为民族怀柔政策的指挥部。当然,它还是皇家的避暑胜地。

内午门前有一对栩栩如生的铜狮子,用料精良,制造精巧,为清代艺术珍品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新增加干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


澹泊敬诚殿殿外前檐下悬挂三块金漆雕龙诗匾,上刻乾隆的三首诗
离宫建筑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分湖区、平原、山峦三个景区。康熙以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以三字题名的三十六景散布其中,各景随四时变化,取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观命名。山峦区的雄浑山川,优美秀丽的寺、庙、斋、轩,别具一格,使山庄成为我国各地胜迹的缩影。





澹泊敬诚殿:为正宫主殿,,其所有木料,全部用金丝楠木做成,,故俗称“楠木殿”,也叫|小金銮殿“。室内棚顶有735快天花板,均用金丝楠木雕刻着象征|万福万寿”桃、蝙蝠,万字、卷草等图案,为雕刻艺术珍品。康熙题额的“澹泊敬诚”匾悬于正中。这是康熙借鉴《易经》“不烦不扰,澹泊不失”和诸葛亮在《戒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约束自己。此殿是清帝来山庄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政务活动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