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开发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摩崖石刻众多,统计年代自北宋至中华民国年间,以明清时期为最多,书法有楷、行、草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丹霞山摩崖石刻的集中分布区为长老峰景区,包括锦石岩、梦觉关、别传寺、通天峡、海螺岩—宝珠峰等五个区域。自宋以来,这里即有僧家、香客、政要人士、文人墨客到此探古寻幽,留下摩崖石刻111题,其中宋刻8题、元刻9题最具代表,并以明清时期数量居多,书法有楷、行、草等,刻有题字、题名、题记、题诗、碑文、游记等。其中北宋熙宁四年(1071)的“募缘纪事”,是长老峰景区目前发现最早石刻;清代题刻“丹霞”二字,气魄雄伟、书法精妙;明朝礼部主事李充茂所撰的“丹霞山记”,字大如拳,共1344字,是字数最多的摩崖石刻;更有最大幅高宽3.56×10.9米“别有天”摩崖。
阳元石、巴寨、韶石景区亦镌刻有52题摩崖石刻。韶石景区历史可上溯唐、宋时期,寺庙遗迹众多,留下了悠久的摩崖石刻文化,以6题北宋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金龟岩摩崖《拾街记》刻于北宋祥符六年(1013),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穿窿岩庙遗址石壁《鹤寿》刻于宋神宗元丰陆年(1083年),是忠懿王〔名钱俶(公元929~988年),初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文穆王钱元瓘第九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胡进思废钱倧,立他为王。在位30年,纳土归宋,后疑被宋太宗毒死,终年60岁,葬于贤相里陶公原(今河南省洛阳(微博)市郊外)〕的孙子钱师愈所题。巴寨景区五台山上幅高宽51×133厘米镌刻于康熙年间的“岭南特境”及清人游该山书“心旷”
、“神怡”摩崖二方,天乙山寨古井众多,井壁刻“愚池”、“长清泉”、“寿而康”、“剑泉”字样,风生云起,山寨上部摩崖“云蒸霞蔚”笔走龙蛇,蔚为大气。锦江中游有在粤北尚属首次发现的瑶山锦江岩画,岩画分别位于西岸和东岸,两岩画相距400米。
此外锦江西岸岩画刻于锦江中游大型红砂岩崖壁上,分布狭长,总长27米、高1米,面积较大。上刻人物、鸟、兽、花草、船、建筑等图案,其中以鹿的图案最多,有莲生贵子图,双鱼窜洞图。亦有题字题词,刻有“宝祐六年(1258年)、康熙”等字样;锦江东岸岩画面积相对较小,临江可见,上刻人物图案及“天下太平、天圣二年(1024年)二月二十八日”等字样。锦江岩画多为线刻岩画,年代可追溯到北宋天圣年间,壁上的飞禽走兽在历经九百年风雨后依然栩栩如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