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有一首主题曲。这首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围绕着绿树红墙……”。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描绘的就是北京的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东门
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
画舫斋、静心斋、
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北海公园的绿树红墙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
一池三山”的规制。

琼华岛
北海沿袭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和技艺,具有独特的造园艺术,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和珍贵的
文化遗产。占地面积68.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38.9万平方米。北海从规划理念上遵循的是中国
传统的“一池三山”的神话传说,琼岛象征“蓬莱”,团城象征“瀛洲”,中南海里的犀山台象征“方丈”,北海的水面是”太液池”。整体布局上体现了自然山水和人文园林的艺术融合,有燕京八景之中的两景“琼岛春阴”和“太液秋风”。主要景观由琼华岛、团城、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白塔耸立,成为北海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
九龙壁、五龙亭、阐福寺、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公园内还有各种游船娱乐项目,常年举办各种展览,成为中外游客游览的最佳场所。
最初这里是
永定河故道,河道自然南迁后留下一片原野和池塘。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辽太宗
耶律德光在会同元年(938年)建都
燕京后,就在城东北郊"白莲潭"(即北海)建"瑶屿行宫",在岛顶建"广寒殿"等。《辽史》记:"
西城巅有凉殿(即广寒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观,盖不胜书"。《洪武
北平图经》记"琼华岛辽时为瑶屿"。以上史实均可说明"瑶屿行宫"的存在。

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白塔
金灭辽后,改燕京为"中都"。金海陵王
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扩建"瑶屿行宫",增建了"瑶光殿"。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
金世宗仿照
北宋汴梁(今
河南开封)
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
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
大宁离宫。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当时把挖"
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
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永安桥
永安寺 白塔
公元1264年,元世祖
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东北郊选择新址,营建大都。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忽必烈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作为帝王朝会之处。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今
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建"
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
台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顶悬挂玉制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
可见当时的广寒殿宏伟浩大,构思巧妙,奢华无比。至元八年(1271年),琼华岛改称"
万寿山"(又称"
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

永安桥汉白玉栏杆上的莲花
公元1368年,明太祖
朱元璋定都
南京。就在这一年,大将
徐达进占大都,大都改称"北平"。朱元璋死后,燕王
朱棣发动"
靖难之役",从他侄儿手里夺取了帝位,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改名"北京"。

团城简介牌
明朝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北海又加以扩充、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到了明代宣德年间,宣宗
朱瞻基(1426--1435年),对"万岁山"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在圆坻(今团城)修复了仪天殿,在圆坻南面小岛上的建起了犀山抬圆殿,在团城的东部拆桥填土,将其与陆地相连。

2012年4月,维修中的团城
明天顺二年(1458年),在北海北岸(现
五龙亭处)建"太素殿",由于用锡做材料,又称为"锡殿",也叫"避暑凉殿"。修建此殿役使工匠3000余人,用
白银20万两。在东岸建"凝和殿";在西岸建"迎翠殿"。把团城西面的八孔中断的石桥(原断部有吊桥)改为九孔石桥,称为金鳌玉虫东桥。在新开挖的南海瀛台上的建"昭和殿"等建筑。

正在维修中的永安寺前牌坊
永安桥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园境内,该桥前身是元代的一座木桥,明代称“太液桥”乾隆八年改建为三曲折,三孔拱券石桥。桥长85米,宽7.6米,两侧有望柱48根。1979年时对永安桥进行过全面修葺和加固处理。桥面全部更新并新装88根莲花形望柱和荷叶图案护栏板。
此桥建成后,把太液池南岸和琼华岛连接起来,而且用三曲桥身把南岸的团城城门和琼岛上的永安寺寺门巧妙二和谐地连接起来。构成了进入公园后第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永安寺简介牌
永安寺建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南坡。琼华岛是北海中的一座圆形山岛,从十一世纪起这里就成为皇家苑园,岛上遍布殿阁亭台,宛若仙境。公元1651年清代在前殿废殿的基址上建起了一座藏式白色喇嘛塔,并在塔前建寺,从此,琼岛又名白塔山,亦名白塔寺,公元1743年重修后,更名永安寺。
琼华岛简介牌
琼华岛在北海太液池南部。金代名琼华岛,元代为万寿山(或称万岁山)。清顺治八年(1651年)于山顶建白塔,始称白塔山。琼华岛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
1900年的琼华岛
岛高32.3米,周长913米。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

永安寺门前的铜龟
永安寺大门内四大天王之二
永安寺的四大天王之二
永安寺大门
鼓楼
钟楼
永安寺内法轮殿
法轮殿简介牌
法轮殿
法轮殿内供奉的释迦摩尼像
法轮殿外景
法轮殿后通往正觉殿的阶梯
正觉殿东侧的引胜亭简介
引胜亭
引胜亭内石碑-------白塔山总记
引胜亭北侧的楞伽窑
楞伽窑内的佛像
正觉殿
正觉殿上面的晋安殿
圣果殿
宗景殿
晋安殿
宗景殿 圣果殿形成的院落
通往白塔的阶梯
白塔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白塔简介
白塔的北面
白塔和善因殿
善因殿
善因殿上部的外墙琉璃砖
善因殿供奉的“大威德金刚神像”
从善因殿上看下面的晋安殿
从善因殿看景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