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屏山村

标签:
长龄德章夏雨大路儿子 |
分类: 史海钩沉 |
屏山,这个千年古村,她的名称由来是村北有座状如屏风的高山。清朝诗人余逢辰在游屏山时写下诗句:“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的确,屏风山就是一列四时皆丽的锦屏,衬托着建有无数徽派古民居的屏山村落。屏风山是黄山的一脉,西与石鼓山相连于风来岭,此为黟县通住池宁的必经大道;东与一联青山相接于弓家岭,此为屏山村通往黟北宏村的大路。此联青山纵贯于屏山村东,有不少景色各异的山峰。其北端是困睡尖,峰形恰如侧首欲睡的老人。迤南为三姑山,三峰并峙,传为三仙女所化,不少诗人多有吟咏。明朝舒祥在《三峰削玉》中写道:“卓卓三峰落碧天,夜深常见斗星连。春风长养琼崖笋,夏雨沽濡玉井莲。”写的就是三姑山的日夜景色和春夏物产。再迤南就是端凝浑厚的吉阳山,清代另一诗人朱霈在《游吉阳山》中写道:“树密日还少,苔绿径不分。深没岩下水,迸出洞中云。”诗中的石岩指的就是吉阳山腰的大方石,终年流水,远观光亮如镜。再南经东山即至黟渔大道峡口石山。
黟县自古是个宗法社会,聚族而居。屏山自不例外,自唐朝则聚居舒姓,故屏山村又名舒村。说起舒姓,不能不上溯到颛顼时代伏羲氏九世孙的叔子。颛顼任他为纾的地正,后改纾为舒,遂以地为姓,故叔子为舒姓的始祖,至今约四已千多年。汉武帝时,舒姓传至九十九世舒骏,中举贤良,任官至丹阳太守(在今当涂)。在任九年,施行许多惠政,并留居长住,故皖江南北,包括安徽庐江的舒姓,皆为其后裔。庐江即当时之庐江郡。
再传至一百三十四世舒德舆,因唐僖宗时政治腐败,黄巢起义,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因兵乱,德舆偕堂兄德与、德兴自庐江南逃,德与至歙县长龄桥定居,德兴至黟县长演岭定居,德舆至黟县长宁里(即屏山村)而居,故德舆是为黟县屏山舒姓始祖,至今已一千一百多年。屏山村口有一拱门,上嵌“长宁里”青石横额一幅。
由于这段自庐江南来的历史,所以屏山村舒氏宗祠中有楹联一副:“源溯庐江,舒国舒城寻旧派;秀钟徽岭,长龄长演尽同根。”德舆来屏山时,原住皆如庵,至屏山十六世舒佛六,迁至花园畔村心,即今舒姓聚居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