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 石龙寺

标签:
姊妹明洪武功德碑于殿上历史文化 |
分类: 岁月留痕 |
石龙寺坐落在利川市团堡集镇北街后的一座团包山上,因山中有一酷似盘龙的巨石而得名。据寺中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四川慧明高僧追寻龙脉来到这里,见山上盘卧着一条天然岩石形成的石龙,就化缘募捐(主要由冉氏族人捐资,寺内功德石碑上详细记录了捐资人姓名)修建了石龙寺。后经历代修缮,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距今已有62年的历史了。
石龙寺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砖木结构,计1050平方米。内有四进四殿,设置七个天井,是恩施州内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寺庙建筑物,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冉氏家庙中的功德碑详细记载了冉氏族人在修建石龙寺时捐资人员
石龙寺位于利川市团堡镇老街北部的一座小山上,小山高约百米,形若堡垒,林荫蔽日,空气清新,古树珍奇,令人心旷神怡。山顶平展,宽约一平方公里,极目四望,天宽地阔,万种风情尽收眼底。山下房舍绕山而建,遂成长街,依势取名为团堡。
清同治年间,廪生冉有恒改寺庙为义学,玉皇阁上悬“从龙书院”大匾。此期间,石龙寺曾两度遭到火焚,后殿化为灰烬。光绪五年,施南知府王庭桢“毁义学及书院”,复名石龙寺。民国26年,团堡民众复建后殿,石龙寺恢复原貌,外形完整,保存至今,是恩施州保存得最完整的唯一古庙。可惜殿内设施,几度遭受各民党返动派破坏,又遭“纹革”炮火劫掠,石龙被斩头切尾,龟、蛙亦头破肢残,木雕尽数摧毁,仅幸存木雕一尊,石雕16幅,石碑25块,石刻对联二幅。
石龙与孽龙决斗之前,神龟用移花接木之计,探出了孽龙致命弱点,帮助石龙取胜,石龙角断孽龙之首,其尸身长约五丈,粗十围有二,恶臭至极,村民无法处置。入夜,神龟下山入田,驮起孽龙僵尸投入七渡河中,途中有一夜行人遇之,大骇,几乎魂断。大坝村民闻之,无不惊异,立备纸烛拜谢神龟。石龙叹服不已:“真贤相也”。
洪武二年建庙之时,玉帝赐一神座于石龙,重约万钧,山陡路险,无法搬运上山,只好搁置山下,再寻良策。长老晨起,见神座已安放于正殿。奇之,往山下察视,沿路深印龟迹,又见一龟甲落于路侧,便纳于怀中。长老返,细察龟体,果见左腋有创伤,取甲填之,吻合无隙。原来是神龟智请夸娥氏长子下凡,合力托起神座,并安于殿上。长老连声赞曰:“神龟,神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