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张氏庭院

(2013-05-07 10:41:06)
标签:

艺术效果

古宅

深山

石碑

区公所

分类: 岁月留痕

http://shop103113973.taobao.com/?spm=0.0.0.0.k20hWY

张氏庭院位于黄溪河畔,背靠皇后山麓,坐东向西。庭院分四层五进,有朝门、大门、正厅、后厅,在正厅和后厅之间,以5个大小天井为组成单位,把整个院落分隔成5个小四合院。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进入张氏庭院大门,在中堂门口的两边,是两块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石碑。石碑分别立于1987年和2003年。石碑显示:张氏庭院总建筑面积1071平方米,占地面积3287平方米。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古色古香的张氏庭院有六合大门和平板小门,前厅廊道左右门框顶部呈弧形。窗有方格和花窗两种,花窗多以卷草、卷云、飞鸟、走兽、鱼类、冰花、蔬菜、水果等纹饰出现。前厅廊道柱础镂雕雌雄狮子和大象,浮雕二龙戏珠、双牛性春、野鹿衔花等。整个庭院松竹环绕,环境优美,保存完好。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据《黔江县志》记载,张氏庭院始建于1911年,因居住主人为大地主张合卿而得名。解放后,张氏庭院收归国有。1950年,原黄溪区公所进驻。1987年7月,被黔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黄溪区公所迁出后,为区公所伙食团和职工住宿用房。2001年撤区并镇后,仍为黄溪镇政府伙食团用房。2002年7月,被黔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前至黄溪河,后、左、右至山脊线的保护范围,2003年10月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碑。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张氏庭院是渝东南现存最具典型特色的土家族木石结构庭院兼吊脚楼建筑。充分反映了土家族文化中崇尚自然的原始思想。整个院落功能分区合理,布局严谨,采光良好,尤其让人不解的是,在各个天井里,看不见排水道和地漏。黄溪镇宣传委员余发泉告诉记者,很多国家级专家实地考察后惊叹:张氏庭院的很多设计和工艺堪比故宫。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深山“故宫”,因此得名。

    前厅廊道雕有二龙戏珠、双牛性春、野鹿衔花等浮雕的柱础,石质坚硬、不风化、不变色,与当地的石灰岩不一样,到张氏庭院考察过的专家,一致认为此柱础石料来自沿海省市。令人不解的是,四个镂雕的柱础,每块石料的重量至少在三吨以上,这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通公路的黄溪镇来说,当时是如何把这些石料弄进道路崎岖,山高林密的深山的?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张氏庭院后堂的水井,容积不足两立方米,但井里的水四季不干,冬暖夏凉,清凉甘甜。不论涨多大的水,井里的水不浑,也不往外溢,同样,不论天干多久,井水不会干涸,总是保持在“固定”水位上。这让老杨百思不得其解。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庭院里最大的谜团,便是那分布在正厅左前、左后、中、右前、右后的5个天井。经现场测量,中天井长12.2米、宽4.3米,左前右前天井长8.5米、宽2.65米,左后右后天井长4.15米、宽2.65米。各个天井由条石铺就,采光良好,但每个天井条石与条石之间紧密相接,看不到任何排水道和地漏等设施。让老杨感到奇怪的是,这些看似密不透风的天井地板,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不会积水。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整个建筑内的窗花木雕纹饰展现了当地木雕工艺匠师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匠师们把这些精美的图案都放在起眼的位置上,左右对称,上下重复,结构一样,体现出构成原理中的美学形式。雕刻手段多样,采用线刻、高浮雕、透雕和镂空雕等技巧,其中有不少镂空的深浮雕与圆雕拼接一起,因材施艺,加强其深度空间感,构成丰满的多层次的近似圆雕的深浮雕效果。


黔江深山百年古宅 <wbr> <wbr>张氏庭院

比如天井窗花有的在中心部位采用圆雕手法表现向内裹的卷涡纹(俗称菜叶花),并在卷涡纹内运用高浮雕或半圆雕雕刻手法,塑造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的仙猴吃桃、仙龟下蛋、荷花鸳鸯、犀牛望月等图案;有的在中央放置的多层透雕图案,极大地丰富了雕刻的空间与层次,营造出点、线与面的强烈节奏感,从而达到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的构成;有的在中央长方形里采用浮雕的形式雕刻单幅图案,内容涉及植物纹和动物纹,不讲究画面透视,夸张塑造对象的比例,造型夸张有节,变化有度,不拘泥对象各部的长短比例,而是着意表现其动态的传神写照,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分明及起伏节奏的处理,追求理想与现实结合,追求造型的稚拙、质朴、洗练、明快感,追求画面结构的严谨与变化,构图饱满与均衡的艺术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延平故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