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名家楹联书法】 王文治作品 欣赏

(2013-04-14 11:01:59)
标签:

楹联

名家

作品

绝句

钱泳亦

分类: 岁月留痕

http://shop103113973.taobao.com/?spm=0.0.0.0.k20hWY

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诗人、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工书法,以风韵胜。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王文治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谈墨翰林”。善画墨梅,韵致卓绝,诗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学。

【明清名家楹联书法】 <wbr>王文治作品 <wbr>欣赏



筑“梦楼”。自滇归,买僮度曲,行无远近,必以歌伶自随。尝送女装美少年给毕秋帆﹝毕沅﹞,有好事者载:
“某太守好以奇法为淫,饰女为男作仆,饰男为女作婢。”
昨宵僧院访名花,今到清平太守家。
芹羹碧煮松溪水,粳饭香添石铫茶。
偶向闲中逢富贵,依然世外梦繁华。
半晌谈禅复谈艺,不觉花楦日西斜。
著有《梦楼诗集》、《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书迹较多。
【明清名家楹联书法】 <wbr>王文治作品 <wbr>欣赏

王文治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过很多碑刻对联。至今滇南一带尚有他的墨宝遗存,虽只尺中楮,民间亦视为拱璧。这幅行书中堂,是他在临安任知府时所书,写于绫上,长135厘米,宽44厘米,厚裱,品相完好,是难得的佳作。王文治学书虽宗“二王”,但对颜真卿却深怀敬意。他在《论书绝句》中写道:“曾经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并喜写颜书内容。
【明清名家楹联书法】 <wbr>王文治作品 <wbr>欣赏

其妾田绛云,赋质幽闲,性格聪颖,七岁即知茹素礼佛。父母逝后抚于舅氏。舅氏家贫,欲出之为妾,曰:“抱衾与裯,命也,不敢怨苦;若复失身非偶,则重辱也。世间纨绔之子,日在膏粱醉梦中,岂知惜玉怜香者乎!”舅遂不强。及文治至春明,寂不自聊,其友齐式与识绛云者谋之,文治视云,容色雅丽,举止安祥,翩翩有林下风致。其舅以文家不丰而年齿较长,欲阻,姬曰:“向以力艰于择对为惑,正以未得其人而有待也。今既得之,乃觌面失之乎?我观廉访,神气恬密,半度端凝;窥其内蕴诚笃,绝无轻薄之习。我若偶此君,终身有托,死无憾矣。”成婚后,生活雅有情趣,二人读书为友,但仅一年,绛云病逝。王写诗挽之曰“彩云易散琉璃脆,千古伤心一梦同。”
【明清名家楹联书法】 <wbr>王文治作品 <wbr>欣赏

王文治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人手,受其影响颇深。他的楷书师从褚遂良,行草书则学自《兰亭序帖》和《圣教序》。但钱泳却认为他是学赵孟頫董其昌的用笔,中年以后改习张即之。从王文治传世书法来看,其飘逸婉柔的点画和妩媚匀净的结体,的确透露出与笪重光董其昌二人书法的传承关系,而线条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书法的结果。除笪、董二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王文治中年以后潜心禅理,对于有关佛经书法尤其用心关注。他曾收得张即之的写经墨迹,临摹学习,因此其书风与张即之、笪重光一样有用笔扁薄的特点。
王文治作书,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这与他的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国朝刘石庵相国(指刘墉)专讲魄力,正梦楼太守(指王文治)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钱泳亦将他与刘墉梁同书作比,认为王文治中年得张即之书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纤,姿态自佳,而欠庄重。此论虽取贬义,但对王文治的书风特色的譬喻,还是比较精当的。这种“秋娘博粉”般的格调,亦可作为真伪鉴别的依据。从传世真迹来分析,王书运笔柔润,墨韵轻淡,行间布白,疏朗空灵,气格风神极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书风而更加妩媚,倜傥风流的境界是作伪者难以仿效的,莫怪当时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书、梁衍、梁国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说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