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2013-01-13 18:52:57)
标签:

每年

情绪

国家

名将

陈迹

军事

分类: 史海钩沉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窗。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这首水调歌头,是听说采石战胜后,有感而发,词句气势豪放雄阔壮怀,令人对近千年前那一场荡气回肠的大战神往不已……。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宋历阳乌江(今安 徽和县)人。官湖北路安抚使。他的词,继承苏轼的词风,慷慨激昂, 抒发爱国热情。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 1161 年),金主亮大举南侵,于十一月 八日渡江进攻采石矶(在安徽马鞍山长江东岸),中书舍人兼参谋军虞允文到采石矶犒师。召集诸将,督军击败金兵。作者听到捷报,写了这首词。上片说:“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像雪把敌人的战尘洗净, 像风把楚地的云留住。那时作者做抚州(在江西,为楚地)知州,留在那里,不能来参战。按采石矶之战,没有下雪,故雪与风都是比喻。“何 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什么人在古城楼上吹起军号,抒发慷慨悲 壮的情绪?这里是指虞允文在鼓舞诸将起来抗击敌人。“湖海平生豪气, 关塞如今风景,剪独看吴钩。”自己平生原是湖海之士。豪气未除;采石矶如今成了关塞,风景还没有变;夜里剪去烛花,使烛光加亮来看吴 钩,更想杀敌立功。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登)湖海之士, 豪气未除。”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极喜在采石矶卷起掀天巨浪, 即赞美采石矶之战的胜利。“燃犀处”,指采石矶。此指采石矶之战的 胜利,激起他为国报仇的热情。下片:“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想当年的周瑜与东晋名将谢 玄,都正年轻。“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江东的美女小 乔刚嫁给周瑜,指当时周瑜还年轻。谢玄喜欢挂紫罗香袋,其叔谢安认 为不合适,便跟他下棋赌胜负;谢玄输了,把香袋输给谢安,谢安便把 香袋烧了。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这里也讲谢玄正年轻,还挂着香袋。这两句是说周,谢两人对于建功立业还不急,正悠闲自得。“赤壁矶头 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周瑜在赤壁矶用火攻,一举打败 了曹操大军的进攻,但现在那里只有斜阳的残照;谢玄在肥水之战中击 败苻坚大军的进攻,但现在在肥水桥边只有零落的草,他们的功业都已 成了历史陈迹。“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作者想趁采石矶战胜的 声威起兵渡江北伐。“乘风”,《南史·宗悫传》:“愿乘长风破万里 浪。”“击楫”,《晋书·祖逖传》:“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 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不能清中原,像江水东流快 不回去。 这首诗,上片赞美虞允文指挥采石矶之战,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当时王权指挥的军队在采石矶,宋朝国王权放弃庐州逃回,命令李显忠 代王权。虞允文去犒师时,王权走了,李显忠还没有到,军队无人统领。允文就召诸将抗击。有人说:“你是来犒军的,不是来督战的,你代人 督战,倘战争失利,不是要代人受过吗?”允文说:“现在危及国家, 我怎么能不管呢!”说明允文的督战,有极强的爱国精神。作者受 采石矶之战胜利的鼓舞,要北伐中原,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看到武将们连连失利,南宋方面又派出叶义问督视两淮军事, 虞允文也获得机会参谋军事。宋取代五代后,就崇文抑武,大多数时候是文官统兵,而文官真正懂得军事的很少,又都瞧不起武将。所谓士大夫不知粮谷,不晓兵甲就是对文官们的真实写照。所以两宋外战历来败多胜少,就是这个原因。这个叶义问也代表了宋朝的士大夫。叶读到刘锜的战报,不知刘锜所言的金兵又添生兵中的生兵为何物。更可笑的是,叶义问在沙洲上挖了深一尺的沟,沿着沟里插了一些树枝为鹿角,叶还说,金兵渡江就用这个阻挡。老百姓们看到,哈哈大笑,都说吃肉的人见识也不比我们吃糠的人高啊。结果一夜涨潮,沟全部添平,树枝也全被冲走。和这些不识粮谷,不知兵甲的士大夫相比,同是书生的虞允文在采石的表现简直让人叫绝。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此时和叶义问同样受命的虞允文先到瓜洲去探望了病中的刘锜, 刘锜因为病重,向允文提出交出制置和招讨二印。虞允文正色对他说,国家已经这样,老将军难道就这样辞职吗?说得刘锜惭愧不已。此时虞允文接到了叶义问的命令,派他催促李显忠接替王权,又让他去采石犒赏军队。虞允文风风火火赶到采石,王权已经走了,李显忠还没到。王权的败兵三五成群,星散分布,而且都解下马鞍,卷起甲衣,坐在路旁。而金兵就在对面。看到敌我双方的情况, 虞允文的随从劝他回建康去。一瞬间, 虞允文想起了去年出使金国时,自己和金国接待人员比试射箭,自己一箭中的的情景。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徽,钦二帝以及国仇。虞允文知道自己是来劳军的,没有督战之责,如果选择回去,也无可厚非。但眼前军情紧急,允文知道,如果等李显忠来,肯定来不及了。自己不能因为没有责任就离开。于是他毅然选择了指挥采石之战的重任。他随即招集统制张振、王琪、时俊、戴皋、盛新等人,对大家说,如果敌人过江,你们就是跑掉也没有用,现在前有大江,地利在我,我们应该死中求生,而且国家养你们这么久,难道就不能为国而战。众将都说,主要是没人主持,允文说:”李显忠还没到,我领大家在此拼死一战,将士们受到鼓舞,决心奋勇和金军一战。同时许诺给这一万八千人发放9000000000文钱的犒军费。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虞允文率军队赶到长江边上,望见长江北岸已建起了高台,两边摇着两面深红色的旗,两面五彩旗,中间树起一个黄色的车盖,完颜亮傲然坐在下面。侦察的人说,前一天,完颜亮已杀了白马和黑马祭天,与军士们约定,第二天渡过长江,到玉麟堂吃早饭,先过江的人赏给一两黄金。当时,金军有40万,马匹的数量是部队人数的两倍,而宋军才有一万八千人。虞允文开始部署,先命令将领们排列成大的阵式,按兵不动,把戈船分作五队,其中两队沿着东西江岸运行,一队停驻在江的中间,里面埋伏精兵,等待交战,另两队藏在小港里,防备意外的事情出现。他刚指挥布置完毕,敌军已经在大声呼叫,完颜亮手持小红旗,指挥数百艘战船渡江而来,一会便有七十艘抵达南岸,直接向宋军发动进攻,宋军向后退却了一些。虞允文进入战阵中,厉声对大将时俊说:“你的胆量,天下闻名,此时立在阵后做甚?”(见《宋史·虞允文传》)时俊挥舞双刀冲向金军,大队宋军跟着冲去,宋军拼死力战,人人奋勇杀敌,登陆金兵被全部消灭。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这时江面风力渐弱,南宋水军开始反击。海鳅船踏车之士,虽系新征民工,却毫无惧色,冒着射来的飞箭踏车前进。兵将见民工这般勇敢,深为感动。海鳅船冲入金军船队,将其船队拦腰截断。船上金兵大半溺死江中。
天色已晚,金军虽损失惨重,但仗着人多势众,仍强攻不止,这时恰好有一支溃散的部队从光州来到,虞允文交给他们军旗和战鼓,让他们从后面转出来,据载,当时采石附近百姓,也来助战观战,采石至东梁山沿江山坡滩岸,连绵五十里喊声不绝完颜亮忽听岸上鼓声震天,人声如潮,又见“山上人皆驻足动,遂成江南壁立万仞之势”,以为宋援军到达,慌忙下令退兵。收兵回营后,因为宋将蔡甲,韩乙贪生怕死不率战船出击,两个被虞允文各打了一百鞭子。又犒赏了有功的将士,允文因为赏罚分明,所以得将士死力。完颜亮那边,也把没有战死,而退回的金兵全部杀掉。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虽然初战告捷,但虞允文很清醒,知道金兵还会再来,于是把战船拉往上游地区,又在杨林河口部署兵力。结果又一次击退了金兵的进攻。完颜亮不能取胜,于是给王权写了一封信,劝王投降。允文接受信后说,这是反间计,虞允文回书完颜亮,告诉他,王权因为不战而逃已经被法办,现在的统帅是李显忠,和去年出使金国的虞允文一起抵抗你。完颜亮看到采石无懈可击,于是只好率军去了瓜洲,准备从那里渡江。
  李显忠终于赶到了采石,虞允文估计到完颜亮会从瓜洲那里渡江,于是和显忠商议,派李捧率军一万六千去京口。随后,虞允文也赶到了镇江,先探望了病中的刘锜,刘锜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允文的手说,:“疾何必问!朝廷养兵三十年,大功乃出书生手,我辈愧死矣!”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此时镇江方面,集结着杨存中和成闵的二十万大军。为了震慑金兵,虞允文让宋兵驾驶着车船在江面上游弋,车船在江面上回转如飞。金兵感到震惊,虽然完颜亮故作镇静,但金兵军心开始动摇。完颜亮不顾客观情况对他极为不利的现实,强要军队强渡长江。完颜亮的部下门意识到渡江是一条绝路,于是在耶律元宜的带领下,缢杀完颜亮于瓜洲渡。金兵大队北退,都向新登基的金世宗完颜褒归顺。南宋政权又一次化险为夷。一度准备逃跑的宋高宗赵构评价允文说,允文忠出天性,是朕之裴度。MZD亦曾在《续通鉴纪事本末》批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采石之战作为宋朝十三出战功之一名载史册。

荡气回肠的采石矶之战

      为了纪念虞允文指挥采石大捷的功绩,在他死后四十二年的南宋嘉定九年(1216),常平使李道传在采石广济寺西侧建虞忠肃公祠。淳佑九年(1249),虞允文曾孙虞凭供职池州,请求制置使吴注释、太平郡守张琰,修祠立碑。几年后,太平郡守马光祖改建记号地宝积山之西,宋理宗赵昀赐庙额“英烈”二字。元代,虞公祠被毁。至明景泰三年(1452)太平积压府李郁在宝积山故址重建,并确定每年十一月一日为祭祀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