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忠 《野菊秋鹑图》赏析

标签:
家学故宫博物院殊荣绍兴意为文化 |
分类: 史海钩沉 |
【名称】宋李安忠野菊秋鹑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
册页,绢本,设色,尺幅:24.1 x 40.5公分。
秋天的林野里,两只体态丰圆、身披白羽的鹌鹑,相偕在土坡上漫步。一只举着头,听着风里的声响;另一只则低头,端视地上无名的草叶。坡地的一方,热热闹闹地横斜伸出野菊、荆棘、竹叶、秋草与攀附的藤萝。
传统花鸟画,除了能为人们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外,吉祥含意的增添,不但丰富了花鸟画的内涵,也为人们的心灵带来满足与慰藉。鹌鹑在花鸟画中,常常成双出现;又因为与「安」谐音,是画里的常客。而菊与「居」音近,因此也多与鹌鹑并称,意为「安居」。在这幅「野菊秋鹑」图中,除了有「安居」的祝福之意外;鹌鹑以白色为主羽,也是罕见而又吉祥的。因为在宋代,白色正是祥瑞动物的特征之一。
这幅「野菊秋鹑」图旧传是南、北宋间的画家李安忠(活动于1119-1162)所作。李安忠善画花鸟、动物,尤其善于捕捉「猛禽捕食小鸟」这类题材,是位曾获「赐金带」殊荣的杰出院画家。这幅「野菊秋鹑」图,画家用笔细腻而又深具变化,鹌鹑的毛羽、丛生的秋草,都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细密的观察,虽然未必出自李安忠之笔,但仍属宋画中的精良之作。
李安忠,(公元12世纪)〔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1119-1125)时为画院祗候,历官成忠郎。南渡后绍兴(1131-1162)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工画花鸟、走兽,尤长于“捉勒”(鹰鹘之类),《画继补遗》谓其“工画捉勒,得其鸷攫及畏避之状”。亦间作山水。马臻题其《雪岸寒鸦图》诗云:“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桠摧朽铁,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心激越,妇女衣襟便佞态,始得金笼日提挈。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画迹有《牧羊图》,著录于《书画记》;《宜春苑训狮图》著录于《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晴春蝶戏图》,现藏故宫博物院《野菊秋鹑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40.5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鹑图》团扇相传为其所绘,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子公茂,世其家学,然不逮父。
前一篇:宋 夏圭 《西湖柳艇图》赏析
后一篇:宋.燕肃 《春山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