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一生驰骋沙场、骁勇善战,颇富传奇,而他最大的功绩莫过于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宝岛台湾,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幅名画,讲述的是郑成功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幅国宝名画名叫《郑成功弈棋图》。
郑成功
《郑成功弈棋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的人物绘画。它高164.4厘米,宽65厘米,整幅画布局合理,风格写实,无论岩峦树木,都绘制得精细缜密,尤其是画面上方的峰岭,复杂而又层次分明。此外,画家以写实的笔法,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神情、气质,使画面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
那么,这幅《郑成功弈棋图》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这还要回到明末清初时期,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了清朝政权,然而南明政权的抗清势力却依然十分活跃。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雕像
公元1657年春天,在福建闽南一个反清军队的军营里,有一老一少正聚精会神地下着棋。忽然,远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面对突如其来的喧嚣,下棋者没有丝毫的惊忧,而是依然悠闲地关注着盘中的棋局。
过了半晌,只见年少者慢条斯理地问道:“依先生看来,这次战役我方可有胜算?”
老者抚髯笑言:“想必将军心中早已有数,清军虽有大军十万,但不熟悉我闽南的地势,此役,我军必胜。”
老者话音未落,奔驰的战马已经来到俩人跟前,但见骑马人扬起手中的旌旗,大声禀报:“报告将军,漳泉之役大捷,我军大获全胜!”听到这报告后,只见年少者嫣然一笑说道,胜算早在局中,大大犒劳全体将士。
这画中下棋的年少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石井人。公元1645年8月,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福州拥立明朝遗室朱聿键为王。当时的郑森,也就是郑成功,被朱聿键赐予“国姓”朱,并改名为“成功”。自此,“国姓爷朱成功”天下皆知,现在,宝岛台湾还保留着一个以郑成功命名的“国姓乡”。
《郑成功弈棋图》生动而真实的再现了郑成功接到喜讯时的模样:他神态儒雅安详,倾听着前方士兵的报告,得知是大捷后,他的脸上表现出“胜算早在局中”
之神情。虽然笔墨渲染不多,却把郑成功的大将气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传,此时的郑成功已经有了收复宝岛台湾的想法,因此在下棋的过程中,他还在运筹帷幄着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收复宝岛台湾的计划。
几百年过去了,这段下棋时的故事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不被后人所熟知,值得庆幸地是《郑成功弈棋图》将它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并流传至今。其实在这幅图中,还有一个人应当值得人们关注,他就是那位和郑成功对弈的老者。那么这位老者是谁?他和郑成功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还得从1647年说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