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镇江之名楼(图)

(2012-08-22 17:4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史海钩沉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不仅以“三面翠环起伏,一面大江横陈” 争雄之势,赢得“城市山林”、“ 天下第一江山” 之美誉,而且城内外古楼颇多,久负盛名。光绪《丹徒县志·宫室》项下就收载了56个楼名,《续志》中又补载了13个。这些名楼蕴藏了许多历史掌故和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渊源,洋溢着诗情画意和仪态万方的风姿。

古城镇江之名楼(图)

    芙蓉楼 一名千秋楼,东晋初为王公所建,是江南著名楼阁。《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项载:“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宋代汪藻的《月观记》亦有芙蓉楼的记载:“州治之西有楼焉,并城而出名曰千秋者,考诸图志,始于晋王恭之时,由楼西南循城百步余,忽飞檐曲槛,崒然孤起于城隅之上,望数百里见之者月观也。”芙蓉楼,位于铁瓮城西北,前依北固山,下瞻大江奔流,吸引了无数名流登楼作赋。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对“芙蓉”、“万岁” 这两座名楼皆留下诗篇。《万岁楼》诗开头就说:“江山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 可见这座楼阁是多么的古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更是留下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古传诵的名句。

古城镇江之名楼(图)                                 维护中的北固楼

    多景楼 位于北固山上甘露寺北。北固山,三面临水,陡峭挺拔,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登临此山,曾有“天下第一江山” 之誉。据《北固山志》记载,多景楼创建于唐代,原构筑在临江亭旧址,因唐朝李德裕《临江亭》诗中“多景悬窗牖” 之句而得名。多景楼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相传,刘备来东吴招亲,吴国太曾在此楼相亲,故将此楼称为相婿楼;孙权妹妹孙尚香出嫁前曾在此楼梳妆,故又称梳妆楼。清代余京《北固山怀古》诗曰:“北固嵯峨枕碧流,登临霸迹忆孙刘。百年戎马三分国,千古江山一倚楼”。多景楼屡毁屡建,宋、明、清都曾进行重建。其楼现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朝东远眺,滔滔长江,烟波浩渺,青翠玲珑的焦山宛如浮玉,漂浮其上;回眸西顾,峰峦逶迤,叠紫耸翠,与碧空融为一体,不远处的金山显得清丽秀美,令人心旷神怡。多景楼因孙刘联姻而成名,因风景秀丽而留名,无数骚人墨客为此写下了不少壮丽诗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十多次来到镇江,几乎每次都登临北固山多景楼,留下了“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楼台断崖上,地窄天水宽;一览吞数州,长江浩漫漫”的诗句,并赞曰:“润州(即镇江)甘露寺多景楼,天下之殊景也。”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写下《水调歌头·多景楼》一词:“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短短11个字,把多景楼的景色、所处位置描绘得淋漓尽致。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镇江任知府期间,多次登临北固山多景楼,面对浩瀚长江,抚今追昔,指点江山,抒发爱国情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永遇乐》和《南乡子》两首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更是把多景楼提升到“天下江山第一楼” 的高度:“华严兜率梵天游,天下江山第一楼。坐想明庭万灵授,莫谈仙峤六鳌愁。”他亲自为多景楼写下的“天下江山第一楼” 七个大字的匾额,现今仍悬挂在多景楼的底层。

古城镇江之名楼(图)

 

    吸江楼 曾名汲江楼、汲江亭、吸江亭,因楼内四面有木雕佛像,故又称四面佛楼。吸江楼位于江中浮玉焦山东峰绝顶,为观赏日出佳处。吸江楼始建于宋代,为两层建筑,呈八角形,有楼梯盘旋而上,回廊四通,八面有景,登楼可“俯看大江,苍茫万顷,眼界顿豁”。 清代名士曹彦槐有诗赞曰:“东望海漫漫,扶桑涌一丸。曾登岱岳顶,不及此楼观。水气连天白,霞光照壁舟。遥闻曙钟动,江阔万鹰盘”。

    清同治年间,常镇通海道沈秉成捐俸将吸江亭重建为楼,并写下《吸江楼记》,记述他初见吸江楼的感触和捐资修复的过程。此楼仍命名“吸江”,乃不忘旧名也。清代名士郑板桥也为吸江楼题写了“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的名联。

    传经楼 又名横山草堂,位于城中磨刀巷陈宅,是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改革家和国家图书馆事业创建者陈庆年(字善余,号横山乡人)所建的私人藏书楼。民国6年(1917年)动工兴建,次年建成,上下两层,共6间两厢,藏有经史子集、名人著述、碑帖拓片、清末民初报刊、日文版史学资料、地图集等20余万册(片),另有完整的《道藏》一部、印度贝叶经两部及首批出土的甲骨文若干片,藏书包括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及江宁布政使樊樊山等人的赠书。传经楼还藏有陈庆年著述的史籍及《横山草堂丛抄》等刻本及刻印的《至顺镇江志》等镇江地方文献,系江南著名藏书楼。日军侵华期间,贝叶经及甲骨文片均遭抢劫。“文革” 中,传经楼藏书几乎被焚烧洗劫一空。

    镇江城里还有一些名楼,有的与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有关,有的与名人有缘。如,北固山铁柱峰上有一石帆楼,相传清顺治二年,有一女子卫秋娘,被官兵掳掠,逃到北固山无路可走,便自杀了。嘉庆诗人王昙作《石帆楼歌》凭吊她,留下“石帆山下帆来去,魂托帆归向雁峰” 的诗句 。城中的喜雨楼,是南宋郡守使弥坚所建,画梁飞檐,规模宏伟,为祈求下雨以解农困之意。名士戴复古诗云:“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落成时,琉璃灯万盏照明,形成“上与星辰共罗列,下映十里莲花池” 的壮观。古时的镇江名楼,大都在岁月长河中消失湮没了,幸存的名楼,仍似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洒落在镇江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