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满汉合璧《朝鲜国王奏谢表》(图)

(2012-08-19 15:44: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史海钩沉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满汉合璧《朝鲜国王奏谢表》(图)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发现了迄今未曾公开的珍贵史料:《朝鲜国王李玜奏谢表》与《朝鲜国王李昪奏谢表》满洲文、汉文各一册。

      满洲文奏谢表虽然是据汉文所译,但含有诸多独特表现,因此具有历史学与语言学双重珍贵价值。满洲文奏谢表的逐词对译及逐段意译,已载笔者与吉本道雅合著的《韓半島から眺めた契丹·女真》(日本·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11年版)下编第四章中。在此,只对奏谢表的内容及时代背景作一简单介绍。

     《朝鲜国王李玜奏谢表》清道光七年(1827)十月二十八日,所记内容及奏谢经纬是:

    清宣宗道光六年(朝鲜纯祖二十七年[1826])三月二十七日朝鲜国全罗道高元三等九人所乘船只遭风漂流至台湾噶玛兰地方(今宜兰县),经由当地官员护送至京师会同四译馆安置,再由礼部委派官员护送返回朝鲜国。朝鲜国王李玜于道光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接到清朝礼部咨文抄本后于十月二十八日向清朝皇帝上表称谢。

      朝鲜国王李玜(1790~1834),正祖之子。正祖二十四年(清嘉庆五年[1800])七月甲申即位。

      《清实录》道光六年(1826)十二月有“抚恤朝鲜国遭风难夷”一事,但《朝鲜王朝实录》纯祖二十六年丙戌(清道光六年[1826])所记十二月“罗州牛耳岛”遭风漂流至大陆的人数(十六人)与地点(浙江省)皆与《朝鲜国王李玜奏谢表》所记不符,当是另一事件。

      据《朝鲜王朝实录》,以洪羲俊为冬至正使、申在植为副使及书状官郑礼容三人道光六年(1826)十月自朝鲜启程。据《清实录》,道光七年(1827)正月二十五日洪羲俊等三人与琉球使臣二人在午门外瞻觐。据《朝鲜国王李玜奏谢表》,“朝鲜进贡使臣洪羲俊、申在植等”已于道光七年(1826)二月四日启程回国,原本拟由朝鲜贡使顺便带回本国的朝鲜难民二月十八日方才护送至京,所以由礼部另行派员送至朝鲜国境。

兹将相关记载汇总于下:

《清实录》道光六年(1826)
十二月丙寅,抚恤朝鲜国遭风难夷如例。
道光七年(1827)
乙亥,朝鲜使臣洪羲俊等三人、琉球使臣马开基等二人,于午门外瞻觐。
十二月己亥, 朝鲜国使臣宋冕载等三人,于午门外瞻觐。
  《朝鲜王朝实录》纯祖二十六年丙戌(清道光六年[1826])
冬十月乙亥,召见冬至正使洪羲俊、副使申在植、书状官郑礼容。辞陛也。
十二月庚戌,命罗州牛耳岛飘到大国浙江省人十六名从旱路护送。
纯祖二十七年丁亥(清道光七年[1827])
二月乙卯,命王世子代理庶务。丁卯,冬至正使洪羲俊等以自燕离发驰启。
冬十月庚子,召见冬至正使宋冕载、副使李愚在、书状官洪远谟。辞陛也。王世子亦召见之。
《朝鲜国王李昪奏谢表》(咸丰二年[1852]十月二十七日),所记内容及奏谢经纬是:
  清文宗咸丰二年(朝鲜哲宗三年[1852])举行宣宗成皇帝升祔太庙的仪式之前,为节省帑币而将例行派遣专使颁发朝鲜国王的诏书交付在京的朝鲜谢恩使徐念淳、赵忠植等带回,朝鲜国王李昪于十月十八日接到诏书后上表称谢。
朝鲜国王李昪(1831~1863),字道升,全溪大院君第三子。宪宗十五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1849])六月六日壬申,宪宗升遐,以纯元王后命,奉迎于沁都,入承宪宗大统。初封德完君,九日行冠礼、即位。
据《清实录》,颁发朝鲜国王的诏书及赏赐,事在咸丰二年(1852)五月二十一日。但据《朝鲜王朝实录》哲宗三年,是年六月庚寅召见以徐念淳为正使、赵忠植为副使及书状官崔遇亨的谢恩使。颁发诏书的时间与交付朝鲜谢恩使诏书的时间不相一致,表明最初清朝可能是准备循例派遣专使的,由于一个月之后朝鲜谢恩使的到来而改变了派遣专使的决定。

兹将相关记载汇总于下:

《清实录》咸丰二年(1852)
四月癸未,颁发朝鲜国宣宗成皇帝配享郊坛诏书,赏给该国王缎匹如例。
八月丙午,朝鲜国使臣徐念淳等三人于西安门内瞻觐。
九月戊申朔,朝鲜国王李昪遣使奉表谢恩,呈进方物。命留抵正贡,赏赉如例。
咸丰三年(1853)
正月辛亥,朝鲜国王李昪遣使表贺冬至、元旦二大节,并进贡方物,赏赉筵宴如例。
二月甲午,颁赏朝鲜国王御书匾额曰:“海邦屏翰”。
《朝鲜王朝实录》哲宗三年(清咸丰二年[1852])
六月庚寅,召见谢恩使。正使徐念淳,副使赵忠植,书状官崔遇亨。辞陛也。
十月乙未,召见回还谢恩使。

      满洲文《朝鲜国王李玜奏谢表》为一折叠册页,共15页。1~13页各书写6行,14、15页各书写3行。册页是在文字写好之后折叠而成的,因此有4行文字处于折叠的痕线上。封里两处写有“百总阿奎、庆德”“百总阿奎、长庆、庆德”。“百总”乃官职名,具有此职名的阿奎及长庆、庆德三人,大约是奏谢表满洲语译文的担当者。

     《朝鲜国王李昪奏谢表》亦为一相同形制的折叠册页,共12页。1~10页书写6行,11页书写4行、12页书写3行。封里书写“青噶、庆寿”“吉福 □□”,这些人名亦当是奏谢表满洲语译文的担当者。

      汉文《朝鲜国王李玜奏谢表》,黄缎册页封面,右侧朱书“览王奏谢知道 敕该部知道”。封面于“王”、“该”之间印有满汉文合璧朱色印章,印文左起满洲文:coohiyan gurun i wang ni doron,右起汉文:“朝鲜国王之印”。末页(第13页)于“光”字下、“日”之上印有满汉文合璧朱色印章,印文左满洲文字:coohiyan gurun i wang ni doron,右汉文:“朝鲜国王之印”。“年”之上一字适在印迹之处,当是“柒”。即朝鲜纯祖二十七年。博物馆保管部在册页右上角以墨书标记。

      汉文《朝鲜国王李昪奏谢表》,黄缎册页封面,右侧朱书

      “览王奏谢知道 敕该部知道”。封面于“王”、“该”之间印有满汉文合璧朱色印章,印文左起满洲文:coohiyan gurun i wang ni doron,右起汉文:“朝鲜国王之印”。末页(第12页)于“丰”字下、“日”之上印有满汉文合璧朱色印章,印文左满洲文字:coohiyan gurun i wang ni doron,右汉文:“朝鲜国王之印”。“年”之上一字适在印迹之处,当是“贰”。即朝鲜哲宗三年。博物馆保管部在册页左上角以墨书标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