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何朝宗瓷雕文昌帝君造像(图)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史海钩沉 |

福建德化窑瓷雕驰名中外,尤其是明代一代宗师何朝宗的作品,更被世人视若珍宝。这件文昌帝君瓷雕出自何朝宗之手,是其塑像中的精品之一,现藏于福建省博物院。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这件瓷雕高43.7厘米,底宽19.2厘米。作者以熟练的雕塑技巧和丰富的生活体验,赋予文昌以鲜活的生命,使之更加世俗化、生活化,具有超凡脱俗之轩昂器宇,至今仍洋溢着感人的艺术魅力。衣纹刻划线条深秀,简洁潇洒,变化多端且柔和流畅。文昌帝君头戴唐巾(又称进士冠),两巾角缚于后分垂颈肩;国字形脸庞,丹凤眼,大耳,嘴角四周裂缝填充须髯;身穿宽袖长袍,正襟危坐,左手执玉如意,右手自然下垂,两足蹬靴微露;上胸袍领外翻,内露交角衬衫;袖臂衣身下摆各随手足之势,或弯曲转折,或突起拖曳,或深陷掩映,极富层次变化。整件瓷雕胎白,坚实厚重,釉呈乳白色,质感莹润。塑像背部钤方形阳文篆书“何朝宗印”四字印章。
何朝宗为明代德化著名的陶瓷雕塑大师。据《福建通志》记载,何朝宗“善陶塑像,为僧伽大士,天下传宝之”。相传他深具名士习气,技艺精益求精,所塑之作品,非高度艺术绝不轻易传扬,但一经认可传出,即盖印在后,以志识别。因此,他的瓷雕作品不多,“得者如拱璧”。当今珍藏于世的何氏作品屈指可数,价值连城,此件就是其中力作之一。
朝宗瓷塑,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美如脂玉,质感强,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雕塑“盘膝观音”、“达摩”,泉州市文管会收藏其“渡海观音”,均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国外发现的“坐式观音”,和民国时代由莆田县流落日本的2尊瓷观音、1尊达摩,被美国掠走的伏虎祖师,以及保留在莆田县民间3尊瓷观音和文昌帝君像,均为上乘珍品。何朝宗除擅长瓷塑观音佛像外,还兼制精巧雅致的香壶、小瓶等可供玩赏的用品。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卒于家。他的高超技艺,一直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