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旌德(四首)
(2015-06-02 20:20:20)
标签:
安徽省旌德县徽水河畔故乡的梯田王贞活字印刷术 |
五律
旌德(四首)
(《旌德年鉴》中的版式)
(一)
县处宣徽界,江南好地方。
青山织锦绣,碧水刻华章。
文化传承地,风光颐养乡。
开通高铁后,回去自经常。
(二)
故里有风光,群山村落藏。
青砖徽式宅,黛瓦马头墙。
西望黄山近,北流徽水长。
钟灵毓秀地,即是我家乡。
(三)
江南有一地,华夏史中彰。
元代王祯任,旌德文化昌。
精雕木活字,细述古农桑。
今有梯田美,吾歌颂最常。
(四)
徽水绕旌阳,天光文庙长。
小桥朱旺井,聚秀古牌坊。
凫顶观旌色,乐成望弋江。
前方表灵塔,已到我家乡!
原创时版式(竖着读):
县处宣徽界 故里有风光 江南有一地 徽水绕旌阳
江南好地方 群山村落藏 华夏史中彰 天光文庙长
青山织锦绣
青砖徽式宅 元代王祯任
小桥朱旺井
碧水刻华章 黛瓦马头墙 旌德文化昌 聚秀古牌坊
文化传承地 西望黄山近 精雕木活字
凫顶观旌色
风光颐养乡 北流徽水长 细述古农桑
乐成望弋江
开通高铁后 钟灵毓秀地 今有梯田美
前方表灵塔
回去自经常 即是我家乡 吾歌颂最常 已到我家乡
注:
转:黄山东边的千年古县(旌德历史文化风光影集)
(1)旌阳镇:为旌德县城所在地,有徽水流过,徽水上有几座古石桥。
(2)文庙:旌德著名古迹,文庙保存完好,在全国也不多见。
(3)朱旺村:古村落、小桥流水人家、徽派古建筑,有口古井。
(4)江村:千年古镇,有聚秀湖、古牌坊、江氏宗祠等。为江泽民先生的祖居地。(5)凫(音府)山:旌德著名观景点,李白在此写下“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的诗句。
(6)乐成桥:在三溪,是皖南第二大古石桥。可见青弋江源。
(7)表灵塔:七层古塔,在兴隆镇。
2015-02-13
〖七言律诗77首〗
(以上2016年
七律燕园
七律 雾霾
七律 故乡(二)
七律 大寒(二)
(以上2015年 5首)
七律 中华诗词(古诗词)
七律 中秋(今年白露节气与中秋节同日)
七律 闻旧体诗获鲁迅文学奖(四首)
七律 秋
七律述怀
七律 有感于开博6年律诗60首博文600条
七律
七律 故乡梯田(二)
七律
故乡梯田(一)
七律 春早花开——有感于北京12年最早的春天七律 古道
七律改诗记
七律 新浪博客六年
七律 故乡雪——咏故乡安徽旌德的雪
七律 冬夜思
七律看《甄嬛传》(二首)
(以上2014年37首)
七律 将过年(一)
七律 小年
(2013-02-04)
七律 望乡
(2013-01-24)
七律 腊月
(2013-01-20)
七律
岁末盘点 (2013-01-01)
(以上2013年14首)
暮雪(12月20日,2012冬第四场雪)2012-12-21
冬至 明“入九” 2012-12-21
近日身心(秋冬的忙碌) 2012-12-09
健身
2012-08-13
忆江南(皖南田园安徽旌德)2012-05-06
喜春来
2012-04-29
春日
2012-04-15
第二节 木活字与泥活字印刷
一、王祯及其木活字印刷
王祯创造的活字版转轮排字架分为韵轮、杂字轮:韵轮按音序排列活字;杂字轮主要排列常用杂字及数目字。使用时,排字工人坐于两轮之间,左右均可推轮拣字。王祯的活木字,是先请书法名手写出字样,糊于木质好的方木坯上(一般采用梨木、银杏木、杜仲等木料),由刻工雕刻成阳文反体字,逐个铲修,使之大小高低一致,再将刻好的木活字按音序排列于转轮字架内;排印时,以木板作底,四周用竹片拦紧,将木活字行行排满、个个垫平,以薄竹片隔行,并楔紧固定,然后上墨铺纸,用棕刷顺界竖直刷印。王祯所创木活字印刷术影响甚远。
春日
(以上2012年 7首)
博客三年有感
(以上2011年
春夜
回故乡:皖南春行三(2009-03-04 )
回故乡:皖南春行二(2009-03-03 )
回故乡:皖南春行一(2009-03-02 )
春雨
(2009-02-13 )
(以上2009年 5首)
新书付梓
(2008-11-21
)
冬夜抒怀
(2008-11-15 )
游客行
(2008-06-18 )
(以上2008年 4首)
感怀(旧作)
(以上2000年
〖五言律诗36首〗
元代,王祯任旌德县尹期间创造木活字印刷术,对中国印刷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王祯,又作王贞,生卒年不详,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印刷术革新家、农学家,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
129 5 ~ 130 0
年)任旌德县尹。在任 6
年,生活简朴,体恤民情,捐俸禄修桥梁道路,改良农具,并总结改革农业的经验,撰写《农书》。所撰《农书》由《农桑通诀》、《农器图谱》和《百谷谱》
3 部分组成,共 3 7 卷 1 3 . 6 万字,插图 28 1 幅;因其字数多,刻印困难
。王氏受宋代毕泥活字印刷术的启发,又据本县素有雕刻传统的特点,决定以木活字印刷《农书》。遂组织工匠,费时两年,创制木活字 3
万多枚。元大德二年( 129 8 年),王祯主持修纂的《旌德县志》完稿,即以木活字印刷;全书 6 万多字,不到 1
个月就“百部齐成”。该志书按年号定名为《大德县志》。《大德县志》为中国最早的活字印本,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木活字印刷珍本,但今已不存。王祯创制木活字,本为印刷《农书》,但《农书》尚未完稿,他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由旌德调任江西永丰县尹;他从旌德带走了全副木活字及印刷工具,本拟用木活字印刷《农书》,但江西已将其《农书》刻版印行。王祯所著《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载于《农书》之末,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地记述活字版印刷的文献,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于国内外。
欧洲15世纪初,从雕刻版到金属活字版之间(即1450年法国人谷登堡发明铅合金活字版和油墨印刷之前的一段时期),也普遍使用过木活字。在国内,明清时期印刷业出现了传统的刻版印刷与木活字印刷同时并举的局面。清乾隆年间编辑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收著作138种,全部用木活字印刷而成。曹雪芹写成的《红楼梦》,起初仅有抄本流传;直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和五十七年,徽州程伟元把曹雪芹的80回本与高鹗所续的40回并于一起,两次用木活字印出,此为后来所称的程甲本和程乙本。另外,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陈梦雷新制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64部、10040卷,以及清中后期翟金生创制泥活字版,均与王祯木活字不无渊源关系。清代,徽州还出现过一些专用木活字印刷大众化文艺作品的中小型书坊;此外,全省各地民间修家谱、宗谱也多用木活字印刷。清末以后,省内推行西洋印刷术,木活字渐为铅活字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