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重磅眼科耗材原创龙谈医药龙谈价值2022-05-25

分类: 爱博医疗 |
眼科耗材是近年高值耗材行业里极具行业β的领域,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两点,第一是眼科疾病的患者人群规模极大,如下图所示,近视、老花、白内障人群均以亿计。
第二是行业进入壁垒高、竞争格局好、子领域多,行业龙头强者恒强且具有较强的横向拓展能力,全球眼科耗材行业的集中度非常高,全球近300亿美元的眼科耗材市场CR10达到96%以上。
根据世卫组织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近视人数约6亿人,近视人数复合增速4.5%;而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为36.0%、71.6%和81.0%,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与近视人口均高居世界第一,此前卫健委、体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青少年近视矫正手段主要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软性接触镜和硬性接触镜)以及角膜塑形镜,成年人可以通过手术矫正视力。
由于青少年近视患者的防控方式如角膜塑形镜、离焦镜、低浓度阿托品等只能延缓近视的进展而不能逆转,因此青少年近视人群如果想要完全缓解近视仍需要在成年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飞秒手术和ICL(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手术。
根据朝聚眼科股说明书,2020年中国屈光不正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378亿元,预计屈光不正手术量约230-250万台,同时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ICL手术量约为20-21万例(一例手术为单只眼睛),渗透率在屈光手术中只有8%。
国内ICL行业过去7年复合增速高达44%,全球ICL市场几乎被斯达外科一家公司垄断,国产厂商如爱博医疗、蕾明视康和昊海生科等都还处于研发阶段,预计最早也要到2024年及以后才能上市,国产ICL晶体上市后有望快速复制人工晶体和OK镜的放量趋势,而ICL晶体的单价较高,可以贡献较大的业绩增量。
相较飞秒手术,ICL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第一是飞秒手术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手术,本身是“减法”手术,也就意味着手术是不可逆的,而ICL手术是将ICL晶体植入眼内,是“加法”手术,晶体可以取出,是可逆的手术;
- 第二是大部分的患者做完飞秒手术后会有一两个月到一年以上不等时间的干眼症状,少部分人会伴有终身的干眼不适症状,而ICL手术几乎没有干眼症状,副作用相对更小;
- 第三是激光手术做完经过恢复期后可能还会有度数的回退,而ICL手术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 第四是飞秒手术需要投入动辄几百万的手术设备,而ICL手术的设备投入较少,且进行过人工晶体手术的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可以进行,也符合当前人工晶体集采后眼科术者学习新术式的需求;
- 第五是ICL手术可以矫正50度-1800度的近视,国产厂商还在研发1800度以上人群的适应症,而飞秒手术通常只能用于1000度以下的人群。
STAAR公司在全球垄断该市场,核心的竞争壁垒是他的专利材料Collagen+Co-polymer,ICL晶体的材料主要是胶原的共聚物,本质是亲水性羧甲基丙烯酸酯,ICL晶体的材料需要满足以下特点:一是防止蛋白质沉淀,二是防止ICL被识别为异物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三是抑制白细胞黏附,四是使得ICL在眼内保持静止状态,五是可以吸收紫外线,六是房水比重接近人眼球内的房水比重从而实现与人自然晶体接近的透光率。
材料的研发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因此全球眼科耗材行业与国内眼科耗材行业均呈现行业集中度极高的特点,全球TOP10的眼科医疗器械公司占据95%的市场,第十名的收入规模也高达20亿元,国内第一大眼科耗材公司欧普康视的收入规模约为其一半。
参考美国市场的情况,美国5岁以上人群的近视率约为30%(远低于国内50%+且仍在不断提升),美国屈光手术量在2000年达到峰值140万例/年,目前稳定在60万例/年,以此推算我国屈光手术峰值可能达到1100万例/年。
剔除疫情影响因素外,我国屈光手术行业复合增速预计依然保持在15%以上,而ICL手术的渗透率也将会持续提升,假设2030年我国ICL手术在屈光手术中的渗透率达到15%-20%,届时将会有165万-220片/年的ICL晶体需求量,按照当前ICL价格3500元/片计算将会有超过50亿元市场规模,超过当前的人工晶体和OK镜出厂价口径的市场规模。
斯达外科2021年中国区销售额1.07亿美元(给中国区经销商的出厂价口径)同比增长50%,其独家垄断地位使得ICL的出厂价格非常高,预计国产品牌上市后将会降低国内ICL手术的价格,从而进一步提高ICL手术的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