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57
  • 关注人气: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纯碱行业

(2021-09-15 15:03:06)
分类: 光伏

本文纯分析纯碱这一细分行业,涉及上市公司有远兴能源、三友化工、中盐化工、和邦生物、山东海化、鲁西化工、氯碱化工、中泰化学、华昌化工、天原股份、湖北宜化、苏盐井神、雪天盐业、金晶科技、云图控股等公司,每个公司产能不一、种类不一,不去过多涉及。感兴趣的可以根据文章里的内容和数据去梳理自己的标的。

纯碱:就是碳酸钠,分子式为Na2C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量105.99 ,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不属于碱。又叫苏打或碱灰。

说到这里,有必要普及一下基本的概念,否则会有很多人傻傻分不清。纯碱又名苏打,但是我们生活中听说过的还有小苏打、大苏打,除了纯碱,还有烧碱、火碱,明明叫纯碱,化学分类却属于“盐”而不属于碱???尼玛,要蒙圈了。

烧碱:也叫火碱。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无机化合物,也称苛性钠、固碱、苛性苏打。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腐蚀性极强,可作酸中和剂、配合掩蔽剂、沉淀剂、沉淀掩蔽剂、显色剂、皂化剂、去皮剂、洗涤剂等,用途非常广泛。

小苏打:碳酸氢钠,分子式为NaHCO,是一种无机盐,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碱,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或热空气中即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加热至270完全分解。遇酸则强烈分解即产生二氧化碳。

苏打:无水碳酸钠,就是纯碱,水溶液呈弱碱性,但这货是盐,不是碱。

大苏打:硫代硫酸钠,又名次亚硫酸钠、大苏打、海波,是常见的硫代硫酸盐,化学式为Na2S2O3,是硫酸钠中一个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产物。

即:

火碱=烧碱=氢氧化钠,这货是真的“碱”,强碱性,分类也是“碱”,可以用做酸的中和剂。

苏打=纯碱=无水碳酸钠

小苏打=碳酸氢钠

大苏打=硫代硫酸钠

上述三种苏打、大苏打、小苏打均属于无机盐类,但是水溶液呈碱性。苏打强碱性,后两者弱碱性。


今年以来,纯碱价格不断上涨,纯碱生产企业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目前轻质纯碱价格在2390元上方,重质纯碱价格在2900元上方。期货价格纯碱主力已经涨破3000元了。预示着后市仍将向好。看下图:

当然,目前国内生产纯碱的企业有很多,主要有氨碱法、联碱法、天然碱法。天然碱法的成本最低,其次是氨碱法,最后是联碱法。这里不仅要考虑成本,如果考虑环保增综合因素,那么远兴能源作为天然碱法的龙头,成本位居绝对优势,2020年的生产成本每吨在700元不到的价位。竞争力非常强。氨碱法目前成本约1600元/吨,而联碱法成本则1900元/吨左右。

 

目前国内天然碱资源严重缺乏,所以虽然有成本优势,但是国内纯碱企业基本以案件和联碱法为主,占比约94%-95%左右。其中氨碱法占比49%左右,联碱法46%左右,其余5%-6%左右的为天然碱法。但是我们不要认为氨碱法和联碱法成本高出天然碱法一倍多,就没有优势了。

氨碱法是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的,也叫索氏制碱法。用食盐、氨水、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纯碱。

第一步首先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解度小)沉淀和氯化铵,经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固体。

第三步加热分解碳酸氢钠,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钠。碳酸钠就是我们需要的纯碱了。

第四步可以将第二步中副产的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加入,得到氨气可以循环利用。

副产品是氯化钙,其中含有部分氯化钠,这也是氨碱法的缺点,就是氯化钠的利用率不到75%,剩余的都随着氯化钙溶液抛弃了。并且石灰制备和氨回收系统设备庞大,能耗较高。


联碱法是我国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在传统的氨碱法基础上创立的,所以也叫“侯氏制碱法”。联碱法对索尔维的方法进行改进,将纯碱和合成氨量大工业联合,同时生产碳酸钠和氯化铵,极大的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氯化钠的利用率达到90%以上,现在一些厂家据说能达到95%以上,同时不需要石灰石、焦炭,节约了燃料、原材料、能源和运输费用。这样使产品成本大幅下降。不需要蒸氨塔、石灰窑、化灰机等大型笨重设备,不但缩短了流程,节约了投资,还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液排放。看上图联碱法的过程好像简单,但实际步骤比氨碱法要复杂许多。联碱法副产氯化铵,其实这个提法也不大准确,应该说联碱法的主要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铵。目前氯化铵下游氮肥需求向好,价格不断走高,氯化铵价格也是涨幅非常大,从2020年的600多远,已经长到了8月份的接近1200元左右。相关标的也是一路跟涨。


啰嗦完这两种制碱法,其实我想说明的就是不要只看到氯碱法的成本低一些,氯碱法副产的是氯化钙,同时浪费了一些氯化钠。这些目前处理成本较高,只能废弃堆积。但联碱法副产氯化铵,这个氯化铵现在也是在涨价的过程中……所以不要只被表面的核算成本给蒙住了。

 

但总体来说,氨碱法和联碱法都会产生一些污染,这在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碳中和、碳达峰的大环境下,是一些不利因素,也就是说,扩产难度会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支持发展天然碱法的一个因素。而未来如果纯碱产业新增产能,将向天然碱法倾斜。不过因为国内的资源有限,这个增量肯定是无法撼动氨碱法和联碱法目前的产能优势的。


供应方面:2021 年第 9月10日,据百川统计,中国国内纯碱总产能为 3416 万吨(包含长期停 产企业产能 185 万吨),装置运行产能共计 2634 万吨(共 25 家联碱工厂,运行产能共计 1171 万吨;12 家氨碱工厂,运行产能共计 1304 吨;以及 2 家天然碱工厂,产能共计 160 万吨),整体行业开工 率为 77.12%。


需求方面:轻碱下游刚需采购为主,气氛一般;光伏玻璃对重碱的需求量仍有增加预期,而平板 玻璃企业开工较平稳,对原料重质纯碱需求变化不大。另外日用玻璃、硅酸盐、焦亚硫酸钠等行业开 工情况尚可,对纯碱需求表现尚可。

成本方面:本周国内纯碱整体成本全面上调,一方面原料原盐、动力煤、合成氨市场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走高,另一方面本周氯化铵市场价格小幅下滑,故本周纯碱厂家的综合成本增加至 1533 元/ 吨。

利润方面:本周国内纯碱利润小幅下滑,虽纯碱个别企业报盘价格走高,但纯碱成本面整体上行 幅度较大,故本周纯碱行业整体行业平均毛利达到870 元/吨左右。

库存方面:本周国内纯碱工厂库存水平与上周相比变化不大,目前多数企业库存低位,仅个别企业稍有库存,但库存不高,下游部分用户对高价货源存观望情绪,故整体来看本周统计库存小幅增加。截止 9 月10日,国内纯碱企业库存总量为 30.65 万吨,较上周上升0.72%左右。

 

纯碱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影响。

纯碱行业

对于下游,纯碱的主要方向还是工业用,大约占96%的产能。剩余的4%左右的纯碱用于食品行业。从上图可以看到,40%左右的纯碱产能被利用于制造玻璃,算上损耗,平均每吨玻璃需要消耗0.23吨的纯碱。这里说的玻璃包括光伏玻璃、平板玻璃、日用玻璃。

光伏现在基本在普及双玻组件,也就是正反面都要封装一块玻璃,正反面都可以发电。比单玻组件的玻璃消耗量增加了一倍。目前基本都是2mm和2.5mm的玻璃,1GW需要用掉的玻璃就是6.2万吨和7.2万吨。单玻组件以前用3.2mm,虽然比较厚重一些,但是1GW的玻璃需求基本不超过5万吨。去年双玻组件的出货量基本达到39%左右,今年基本达到45%左右,未来双玻组件的比例逐步提升,对纯碱的需求更是会逐步提高。今年光伏领域的纯碱需求基本在22万吨,到2025年基本会翻倍达到44万吨。平板玻璃不仅仅是指一些特种玻璃,也包含建筑装修用玻璃,这基本是纯碱下游的主要应用领域,这个受但房地产竣工数量的影响会有波动,但基数很大。日常玻璃制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在逐步增长,但是基数较小。

纯碱的另一大用途,在上图没有看出来,被列为“其他”项目里,就是随着锂电池应用的普及,作为锂电池正极原材料的碳酸锂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碳酸钠。基本上每制备一吨的碳酸锂,需要消耗2吨以上的纯碱。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大幅度增长和消费电池的持续需求,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飙升,也就同步导致碳酸锂需求飙升。2020年我国碳酸锂的产量接近19万吨(消耗纯碱接近38万吨)。到2025年,预计碳酸锂需求量将达到48万吨,那么将新增58万吨的纯碱需求。大家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觉得好笑,因为到2025年,总计的纯碱需求也不过100万吨,这对于全国的产能虽然不能说是九牛一毛,但基本也是毛毛雨啊。而且2021年的需求大概不到50万吨,到2025年,每年新增平均下来也不过十几万吨而已。

这里就要提到纯碱的产能释放的问题,未来可否有大量的新增产能?对不起,真的没有很多。就算有那么一部分,除了旧产能置换,也都是倾向于天然碱法产能。氨碱法、联碱法想新增产能,先要过环评……就算给你一点点产能,你试试,这个周期有多长????

我再给大家一组数字:

今年3月,江西晶昊盐化有限公司 新增24万吨产能

今年4月,甘肃金昌氨碱化工有限公司,新能30万吨产能

今年12月,江苏连云港碱业有限公司,退出130万吨产能

明年4月,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5万吨产能

明年6月,江苏省,安徽德邦化工,新增60万吨产能

2023年5月,内蒙古,远兴能源,新增360万吨产能

2023年12月,广东南方碱业有限公司,退出60万吨产能

也就是说目前已知的数据中,到202年年截至,总计新增产能不过300万吨。年均增长100万吨。这个新增产能,是否能够覆盖新能源与光伏两个产业的新增需求?

2016-2020年全国累计纯碱产量分别为2565万吨、2703万吨、2545万吨、2728万吨、2555万吨。今年截至8月份,累计纯碱产量是1854万吨。传统的5-8月由于检修等问题,纯碱产能开工率较低,但按照目前的平均数字预估,今年全年的纯碱产能2781万吨,考虑到9-11月份的产能集中增加,今年的纯碱产能也很难超过2850万吨

 

所以,看看下游需求,在不断增加,上游产能扩张,在不断的挤牙膏……话说,毕竟是高能耗、污染型企业,产能能够不往回挤就不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