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热场龙头金博股份会议交流纪要20210826
(2021-08-29 14:53:26)分类: 光伏 |
碳热场龙头金博股份会议交流纪要20210826
会议主题
先进材料:碳基复材龙头,高成长空间+广应用前景
会议主要内容
1)为什么碳碳热场是优质赛道?
短期高增速+中期有持续增长+长期可延展。
*碳碳热场是一种硅片拉棒耗材,其周围温度在 1600°C以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 更换,行业趋势是逐步替代传统石墨热场。
原因 1——替代石墨的高增速+耗材生意的持续性,5 年 CAGR=35%
随硅片变大并向 N 型转变,硅片工艺向连续拉晶与快速拉晶发展,碳碳热场需求快
速增长,预计 2020-2022 年 CAGR 达 58%;
而得益于其耗材属性,即使改造需求降低,在行业装机持续增长的支撑下,预计至
少可保证 24%的增速;
高增速与持续性叠加下,碳碳热场行业 2020-2025 年 CAGR 可达 35%。
原因 2——技术延展性强,可打造多个增长极,如半导体热场、制动材料、耐摩擦材料、 耐腐蚀材料等
除应用于光伏热场外,碳基复合材料还可应用于半导体热场(预计 2025 年市场空 间 20 亿+)、制动材料和其他耐摩擦、耐腐蚀场景,赛道天花板高,发展空间大, 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可通过产品延展开拓新蓝海市场。
2)行业竞争要素是什么?
碳碳热场行业的主要竞争要素是成本。
热场在硅片成本占比 9%,存在降本要求。而对热场成本拆分,制造费用占比 54%,是不 同公司成本差异的最大来源;直接材料占比 35%,能否自制原材料是关键。
制造费用:缩短致密周期&自制设备是降本关键
制造费用中折旧占比约 60%,通过降低杂质气体密度、添加催化剂、调节温度与气
流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单位时间设备产出;
自制高温炉与沉积炉可节省设备初始投资;
两者共同作用下,可使毛利率提升约 16pct。
直接材料:自制预制体是主要降本途径
直接材料中预制体占 80%,同时预制体外售毛利率约 50%,自制可提升热场毛利率
9pct;
此外,预制体制备可影响后续工序用时,目前除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单位外,国内
主要是金博、天鸟、隆基可自制,金博、超码可设计,技术壁垒较高。
3)未来格局如何演变?
核心结论:碳碳热场行业短期通过替代石磨实现 50%+的增速,中期依托耗材的持续性达到
35%的复合增速,长期向外延展性强(半导体、制动材料、耐摩擦、耐腐蚀等场景);通过技 术降本,龙头企业可跨越 23 年前后的价格战,并加速提高市占率。
A. 碳碳热场行业格局将在 23 年前后的价格战后快速集中:
当前格局:目前制作碳基复材热场的国内主要上市公司为金博股份、中天火箭、隆基股
份
金博 2020 年热场销售 448 吨,毛利率 63%;
中天火箭 2020 年销售 265 吨,毛利率 32%;
隆基股份产能自用,约 20GW(约占其总产能的 20%)。
类比:金刚线与热场同属硅场耗材,且均有短缺阶段全行业高盈利的状态,以金刚线的 格局变化作为热场未来格局变化的参考
2017 年,金刚线价格在 170 元/km,行业毛利率高达 40%+,龙头美畅毛利率则在
70%,同时各大企业均大幅扩产;
经历“531”后,金刚线过剩,2019 年,价格暴跌 60%至 60 元/km,落后企业毛利
率降至 3%并逐步退出,而成本管控能力强的美畅、高测毛利率分别在 55%、32%, 二者市占率从 2017 年的 21%提升至 2019 年的 48%。
未来预判:21 年 1-7 月仅金博、超码两家产能增幅就达到 88%,大超行业 50%的增速, 预计 23 年前后碳碳热场将出现过热,但由于各企业毛利率差异较大(金博 60%+,中天 火箭 30%),且热场技术门槛较金刚线更高,热场可定制而金刚线主要是标品,热场纯 度等性能还需不断提升,行业龙头在大尺寸、N 型产品上具有先发优势,因此即使价格 下行,龙头企业依旧可以保持高盈利,价格战后市占率将快速提升。
B. 投资建议:预计 2021、2022 年金博股份碳碳热场业绩分别 3.2、5.4 亿元,重点推荐【金 博股份】
金博股份:公司核心竞争力来自技术研发,高管多为技术出身,研发费用常年达 10%, 研发人员薪酬较同业高 50%+,保障工艺可保密并不断积累优势。通过自制预制体、快 速沉积&自制设备、单一天然气沉积路线三大优势,公司毛利率较中天火箭高了 9pct+16pct+6oct=31pct。
自创立初始,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在新专利推出后,经过优化降本,先后进入了光伏热 场与半导体热场领域,并凭碳陶刹车盘等专利开始进入制动材料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 光伏碳碳热场龙头,半导体热场具有神工、有研等客户,汽车用碳陶刹车盘产品已经制 成。
往长期看,公司可基于预制体、沉积、高温热处理、涂层增强等底层通用性技术,工艺 路线选择比较、关键设备自研、工艺迭代、产品设计等产业研发能力,通过技术组合和 裁剪可实现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最终成长为类似德国西格里、雄克、圣戈班等的材 料平台型公司。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动;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新业 务拓展是否顺利存在不确定性。
会议主题
先进材料:碳基复材龙头,高成长空间+广应用前景
会议主要内容
1)为什么碳碳热场是优质赛道?
短期高增速+中期有持续增长+长期可延展。
*碳碳热场是一种硅片拉棒耗材,其周围温度在 1600°C以上,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 更换,行业趋势是逐步替代传统石墨热场。
原因 1——替代石墨的高增速+耗材生意的持续性,5 年 CAGR=35%
随硅片变大并向 N 型转变,硅片工艺向连续拉晶与快速拉晶发展,碳碳热场需求快
速增长,预计 2020-2022 年 CAGR 达 58%;
而得益于其耗材属性,即使改造需求降低,在行业装机持续增长的支撑下,预计至
少可保证 24%的增速;
高增速与持续性叠加下,碳碳热场行业 2020-2025 年 CAGR 可达 35%。
原因 2——技术延展性强,可打造多个增长极,如半导体热场、制动材料、耐摩擦材料、 耐腐蚀材料等
除应用于光伏热场外,碳基复合材料还可应用于半导体热场(预计 2025 年市场空 间 20 亿+)、制动材料和其他耐摩擦、耐腐蚀场景,赛道天花板高,发展空间大, 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可通过产品延展开拓新蓝海市场。
2)行业竞争要素是什么?
碳碳热场行业的主要竞争要素是成本。
热场在硅片成本占比 9%,存在降本要求。而对热场成本拆分,制造费用占比 54%,是不 同公司成本差异的最大来源;直接材料占比 35%,能否自制原材料是关键。
制造费用:缩短致密周期&自制设备是降本关键
制造费用中折旧占比约 60%,通过降低杂质气体密度、添加催化剂、调节温度与气
自制高温炉与沉积炉可节省设备初始投资;
两者共同作用下,可使毛利率提升约 16pct。
直接材料:自制预制体是主要降本途径
直接材料中预制体占 80%,同时预制体外售毛利率约 50%,自制可提升热场毛利率
9pct;
此外,预制体制备可影响后续工序用时,目前除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单位外,国内
主要是金博、天鸟、隆基可自制,金博、超码可设计,技术壁垒较高。
3)未来格局如何演变?
核心结论:碳碳热场行业短期通过替代石磨实现 50%+的增速,中期依托耗材的持续性达到
35%的复合增速,长期向外延展性强(半导体、制动材料、耐摩擦、耐腐蚀等场景);通过技 术降本,龙头企业可跨越 23 年前后的价格战,并加速提高市占率。
A. 碳碳热场行业格局将在 23 年前后的价格战后快速集中:
当前格局:目前制作碳基复材热场的国内主要上市公司为金博股份、中天火箭、隆基股
份
金博 2020 年热场销售 448 吨,毛利率 63%;
中天火箭 2020 年销售 265 吨,毛利率 32%;
隆基股份产能自用,约 20GW(约占其总产能的 20%)。
类比:金刚线与热场同属硅场耗材,且均有短缺阶段全行业高盈利的状态,以金刚线的 格局变化作为热场未来格局变化的参考
2017 年,金刚线价格在 170 元/km,行业毛利率高达 40%+,龙头美畅毛利率则在
70%,同时各大企业均大幅扩产;
经历“531”后,金刚线过剩,2019 年,价格暴跌 60%至 60 元/km,落后企业毛利
率降至 3%并逐步退出,而成本管控能力强的美畅、高测毛利率分别在 55%、32%, 二者市占率从 2017 年的 21%提升至 2019 年的 48%。
未来预判:21 年 1-7 月仅金博、超码两家产能增幅就达到 88%,大超行业 50%的增速, 预计 23 年前后碳碳热场将出现过热,但由于各企业毛利率差异较大(金博 60%+,中天 火箭 30%),且热场技术门槛较金刚线更高,热场可定制而金刚线主要是标品,热场纯 度等性能还需不断提升,行业龙头在大尺寸、N 型产品上具有先发优势,因此即使价格 下行,龙头企业依旧可以保持高盈利,价格战后市占率将快速提升。
B. 投资建议:预计 2021、2022 年金博股份碳碳热场业绩分别 3.2、5.4 亿元,重点推荐【金 博股份】
金博股份:公司核心竞争力来自技术研发,高管多为技术出身,研发费用常年达 10%, 研发人员薪酬较同业高 50%+,保障工艺可保密并不断积累优势。通过自制预制体、快 速沉积&自制设备、单一天然气沉积路线三大优势,公司毛利率较中天火箭高了 9pct+16pct+6oct=31pct。
自创立初始,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在新专利推出后,经过优化降本,先后进入了光伏热 场与半导体热场领域,并凭碳陶刹车盘等专利开始进入制动材料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 光伏碳碳热场龙头,半导体热场具有神工、有研等客户,汽车用碳陶刹车盘产品已经制 成。
往长期看,公司可基于预制体、沉积、高温热处理、涂层增强等底层通用性技术,工艺 路线选择比较、关键设备自研、工艺迭代、产品设计等产业研发能力,通过技术组合和 裁剪可实现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最终成长为类似德国西格里、雄克、圣戈班等的材 料平台型公司。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动;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仅供参考;新业 务拓展是否顺利存在不确定性。
前一篇:一个股友亏损250万